天桥,

  大名鼎鼎!

  几乎从他存在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了平京城最有名的热闹地界儿。

  在这个下里巴人的的聚集之地,平京底层老百姓的娱乐场所,一直活跃着来自各地讨生活的江湖客,个个有绝活,“天桥八怪”的故事,  在这里广为流传。

  在建国后,这里却逐渐的衰败了,江湖艺人们老的老,死的死,改行的改行,当年闻名遐迩的“天桥八怪”,  到如今只剩下摔跤的宝三儿,变戏法的刘半仙。

  文昊今天,  就是来见宝三儿的。

  一是觊觎他已经到了由技到艺的程度的绝活,二是这人极讲义气,带出来的徒弟也个个悍勇耿直。

  只是在这个年月,他们的生存能力实在堪忧,还不如在旧社会时候光鲜,否则,假如他们能完好的传承到后世,不多,十五年吧,妥妥的又一个德云社那样的。

  达到宝三儿这种程度的技艺,在后世,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文昊实在是不忍他落寞下去。

  进了天桥,转到附近的一个叫南横街的巷子里,文昊和强子见到了宝三儿。

  宝三儿,大名宝认,字善林,拜师善扑营的“官腿”头等扑户宛永顺,  宛八爷在天桥红庙开设跤馆,  宝三在那里学的艺。

  和朱六、魏德海、李连峰、沈友三、满广田、孙宝才、何生等人是师兄,人称“八大金刚”。

  二十年代,宝三儿在天桥设跤场,开创了独特的掼跤模式,注重表演,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为特色。

  掼跤,又叫摔跤,技术的练法强调三盘,技法强调大绊子三十六、小绊子多如牛毛,演出时,形式更是多样,量活(现挂)、灌口、“包袱”不断,说话风趣幽默,已经是一种视觉享受。

  这位宝三爷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把中国跤术,升华到了“武相声”的艺术境界,使中国跤术从单纯的竞技,  发展出了一个艺术分支。

  宝三收徒陈金权、马贵宝、傅顺禄、徐茂、石珍,  这五个徒弟共同传承他的摔跤技艺,其它的人,  只授技不传艺。

  这五个人里,尤以马贵宝最为出类拔萃,马贵宝酷爱摔跤,是正式有引、保、带三师的入室弟子。

  去年宝三儿病危,徒弟马贵宝到百草厅求药,正好让文昊碰上,否则,这位宝三爷,会像历史上一样,在六五年就寿终正寝了。

  新中国成立后,宝三儿的技艺没了变现渠道,他和徒弟们的生活开始艰难,跤场也渐渐散了,开始像叶问一样,教人练武生存。

  去年的时候,文昊的心思不在这里,给了马宝贵药后,只是指点他去华夏考古求助。

  如今,为了心目中的计划,文昊带强子来拜师了。

  这里和何雨柱住的四合院那里一样,是一个住了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只是更破旧一些,文昊见着一个举石锁的少年,上前问话。

  “你好,请问,宝三爷是住这里吗?”

  这少年身量不太高,大约十四五岁模样,长的粗粗壮壮,面相有些凶恶。

  “你找我师爷爷干啥?我不认识你呀!”

  碰见生人,文昊从来都是先礼后兵,此刻,他很有礼貌的回答道:

  “哦,我叫马思远,第一次来这里,你不认识我,很正常,不过,去年的时候,我在百草厅见过马贵宝,他肯定认识我。”

  “你说的是师父?啊,你叫马思远!”

  少年突然高兴了,跪下就磕头。

  卧槽,咋回事?

  还没来的及问话,少年就自顾自的起来,说开了的话。

  “师父回来说过,是你给了药,师爷爷才被救了回来,连我爹都跟着沾了光,要不,他也会随着师爷爷去了……”

  “我叫李奎勇,你是我们家和我师兄们的大恩人,从今天起,上刀山下火海,我李奎勇跟定你了!”

  原来,去年的时候,文昊对那个为师求药的汉子心生恻隐,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给了他两粒救命丹,没想到让这个小子得了实惠。

  不对,李奎勇?

  文昊审视着这个满眼感激少年,问他道:“你认识一个叫钟跃民的人么?”

  “钟跃民?认识啊,曾经是我同学,后来去育英中学了。”

  嗯,妥了,这也算知己知彼了,今后对上,可以利用一下。

  “你认识钟跃民?”

  “不认识,也不想认识,不是一路人,只是顺嘴问一句。”

  “你师傅在家么?”

  “在,在,我引你们去。”

  这会儿的李奎勇,很是殷勤。

  “师父,思远,是思远哥来了!”

  “啊,哪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