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液的比例配置几乎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面对神狐海域复杂的地下环境,固井液必须要保证试采井的安全,以及将来封井之后的稳定,一切都要以安全为最终目标。

 由于时间紧迫,在蓝鲸号上的技术团队提出设想之后,陆地研究所立即分成几个试验队伍,同时进行各类实验。

 实验团队的工作紧张进行着,蓝鲸号上的人们也在煎熬之中,大家对于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开始试采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猜测之中。

 为了能够让大家在这座“海上孤岛”中安心地工作,蓝鲸号上组织了不少的活动,蓝鲸号巨大的体型占据了有利条件,不仅仅在健身房内有各种比赛,在甲板上也有拔河、跑步等等各项运动。

 就在蓝鲸号上的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个好消息立即传来了。

 经过前后一百多次的各种实验,固井液的最佳比例已经出炉了,经过陆地和海上双重的实验表明,固井液应对神狐海域的地质条件非常有效,可以广泛应用于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开采工作。

 随着固井液的研究逐渐进入了尾声,蓝鲸号也已经回到了最初的位置上了,虽然这一点从茫茫大海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的痕迹,只有那些数据上的坐标和一千多米深的海底可以确认到这一点。

 重新的开始的钻井工作再次井然有序的进行,有了上几次的采样工作经验之后,无论是钻井队还是总控室,对于蓝鲸号的操控性更加的熟练,这算是一个误打误撞的演练吧。

 当重达数百吨的隔水管和防喷器轻轻落在预定钻井位置时,透过海底视频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底升腾起一阵轻微的烟尘,那是沉寂在海底亿万年的沉积物。

 坚固锋利的钻头迅速打开这层沉积物,快速撕开下方岩层,缓缓进入海底深处,打通岩层深处与蓝鲸号的联系,让深藏在海底的可燃冰重见天日。

 这也是整个钻探过程中最危险的时候。

 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形成于一千多米的深海岩层之中,处于低温高压状态,由于开采的时候会造成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可燃冰具有很强的“可燃性”,温度的升高会造成可燃冰的气化,从固态转化为可燃烧的气态,体积能够膨胀一百多倍。

 这种膨胀一旦不受控制的话,可燃冰就会在地下岩层的空间里发展,最后造成整个地质岩层的破碎崩塌,甚至造成破坏威力极大的海啸,对于周围海域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另外,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开采不慎的话,会造成甲烷的泄露。甲烷不仅仅是强烈的温室气体,还会在泄露点形成巨大的易燃易爆源头,危险性极高而且无法控制。

 人类对于能源的渴望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当可燃冰被发现之后,巨大的能源效应立即引来了诸多的关注,大家都在下大力气来研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当前一共有三种传统的开采方法。

 一个是热激发开采发,就是直接对地下的可燃冰矿层用微波电磁等方式进行加热,使得藏在地下的可燃冰加热分解成为水和天然气,并且直接对分解出来的天然气进行捕获收集。

 这种方法开采速度快,而且可以循环加热,但是只可以对局部的可燃冰矿层进行开采,全面开采加热的话,会有膨胀爆炸风险,而且效率低下,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开采。

 第二种方法是,用化学试剂注入的方法进行开采,将盐水以及其他化学试剂注入可燃冰的矿层,来改变可燃冰在地下的平衡条件,促使可燃冰的自行分解,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初期的可燃冰开采能耗,却也有巨大的缺陷,化学试剂的成分高昂而且可能会得阿莱环境污染的后果,这种方法基本上被逐渐淘汰。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就是减压法进行开采,蓝鲸号此次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减压法通过泵吸作用降低可燃冰矿层的压力,使其低于可燃冰在矿层温度条件下的平衡压力,从而使得可燃冰从固体分解成为甲烷气体。

 如果可燃冰的矿层与常规的天然气矿藏相邻的话,还可以通过开采天然气的方法降低可燃冰矿层的压力,随着天然气的不断减少,可燃冰的平衡就会受到不断破坏,从而是的可燃冰逐渐融化,生成的天然气不断补充,直到整个可燃冰矿层都被开采完。

 这个方法不像热激发开采那样需要连续加热,只要在海底挖一口井就可以达到目标,开发成本比较低,也适用于大面积开采,也是目前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只有在可燃冰处于温压平衡边界的时候才具有经济性。

 神狐海域的可燃冰矿藏正好适合减压法的使用,这也是国家此次为什么要将首次可燃冰试采工程放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虽然之前已经有了几次岩芯样本的开采经验,那也最多只占据了整个岩层三分之一深度,再往下的岩层中会不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