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的沪市“互联网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专题座谈会边学道准时参加。

他全场一言未发,透明人一样。

可是他参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新闻,还是个不小的新闻。座谈会场上,不少人的眼睛偷偷往边学道身上溜,揣摩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有人觉得这是有道集团迁到沪市的前兆,有人觉得这是边学道重金入股东星集团衍生的权利,有人则在心里琢磨市里拿出多少优惠政策才让边学道动心把有道集团迁到沪市。

座谈会结束后,边学道直接离开会场,准备回酒店好好休息一天。最近马不停蹄地满世界奔走应酬,饶是他身体强壮,也是一身疲惫。

结果车还在路上,他接到傅采宁的电话,说廖蓼在酒店房间里晕倒了,边学道拿着手机一下坐直了身体。

边学道回到酒店时,廖蓼已经醒过来了,她跟大家说自己只是最近睡眠不足,没什么大事,不过边学道不敢大意,赶紧电话联系徐成功,让徐成功帮着联系医院。

徐成功办事还是靠谱的。很快,东星集团派车派人,把廖蓼送到医院,人到医院门口时,已经有护士在门口等着患者了,连号都没用挂,直接一路绿灯进了诊室。

关心廖蓼的情况,边学道跟着来到医院。

见边学道都来医院了,徐成功心里对边学道和廖蓼的关系更加怀疑了,不过他嘴上不会说,而是宽慰边学道:“我看廖小姐脸色还行,精神状态也可以,估计可能就是最近太累了,加上时差没倒过来。”

边学道看着徐成功,致谢说:“今天的事麻烦你了。”

徐成功说:“边总您不要客气,李总在外面开会,刚发来短消息说,他开完会就过来。”

正说着话,傅采宁走过来问徐成功:“给廖蓼看病的是专家医生吗?”

徐成功笑着说:“一看傅小姐就不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门道。”

傅采宁讶然问:“医生的门道?”

徐成功说:“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位领导要做手术,托某医院院长帮忙找个水平好的医生,院长开玩笑地问他,有两个医生,一个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论文发了很多,所以临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但是可以看名医门诊。另一个是多年的副主任医师,硕士毕业,没啥论文,整天就泡手术室里,所以一直没再升上去,平时是没资格看名医门诊的。您看打算选哪个?”

傅采宁听了,睁大眼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嗯?

有点意思!

听了徐成功说的,边学道觉得他说的很有些道理。

廖蓼在诊室里没出来,李锐刚还没到,徐成功的任务就是陪边学道和有道集团的人,他继续侃侃而谈:“现有的医生职称体系更多是考验医生的论文写作发表能力,在岗位上的年岁资历,甚至是在地方上或相关系统内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对临床水平的考量几乎没有。一些副主任医师就是不擅长搞研究,就是不会写论文,即使再会看病,他只能还是副主任医师。而通常来说,发掘谁是好医生,有两个窍门。”

“第一个窍门是看看医生同行们推荐谁,看看该院医生看病都找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的绝对是医术。”

“至于第二个窍门……”说到这,徐成功隐蔽地左右看了一眼,接着说:“第二个窍门就是看看政府领导找谁看病,原因你懂的。”

傅采宁问:“那总不能职称高的都是草包吧?”

徐成功说:“其实找什么医生,主要看是什么病。看别人看不了的病,断别人断不了的症,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这是大专家要做的事。而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副主任医师问症开药绰绰有余。盲目迷信大专家,不仅是浪费专家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浪费自己的资源。事实上,很多医务人员或其家人看病时,往往都不是非得找某一科室的专家、主任。只有遇到重大的治疗策略研判,才会请专家来会诊,帮忙制定一个治疗方案。”

“还有一点,专家都很忙,越是知名度高的、权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仅仅是忙着看病、做手术这些临床工作,还有科室、医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领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医学学会、协会的专家还要承担很多行业管理职务。所以,某些专家长期不在临床,有时对一些新知识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资较低的医生们。”

边学道插话-->>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