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不打算送你回去,你就是我的人,以后我封你为妃子,到时名正言顺,迟早要见人的。

圣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这状态就别老想什么国仇家恨了,想来想去又不能把我怎样,你要得失心疯的,现在好好活着就是对家族的最大贡献,往后说不定你们家要在我手下讨饭吃呢。

以后我多教你些我们这的习俗,你肯定不会寂寞的……”

在李长河循循善诱开导之下,蒲察伶的抵触终于消融许多,也愿意不一直躲在马车里,和他出去见人了。



蒲察的疑惑很正常,辽国汉化非常彻底,是一种顶层政策保证,从小到下的汉化。

辽国之所以会这样一点不奇怪,契丹人非常崇拜唐朝,而他们的祖上也是唐朝封疆大吏,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王朝也能像唐朝那样,于是就有了自上而下的汉化。

从幽州开始,百姓无论是契丹族人是汉人,亦或是女真人、溪人,饮食起居,服装节日都与汉人无异。

甚至说的地方话大多数都是汉话,辽国发行过契丹文,但几乎没人用,还是用汉字的多。

而女真人来后说的是另一种话,完颜乌骨乃建立金国之后觉得,如果想要自己的国家传下去,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不能再用汉字。于是他让人发明女真文字,不过在当地散播程度还是无法和汉字相提并论。

而女真人中也夹杂一些会说汉话会写汉字的人,还不是少数,毕竟辽东地区受中原王朝统治也历史悠久,生意往来非常多。

所以辽阳出生的蒲察伶非常了解汉文化,如果按照民族融合的趋势,辽东这批人以后说不定也都成汉族了。比如统治辽国的契丹人,他们都被杀光了吗?当然不是,辽国败亡之后大部分契丹人慢慢融入当地民族,而很大一部分就成了汉族。

这就是汉人的奇特之处了,如果追溯源头,只是陕西中部的一个部落,可偏偏数千年后就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都是从一个部落繁殖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古代的条件不允许,没法生那么过,大多数都是民族不断融合扩大。

民族融合贯穿历史,可为什么偏偏在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中,大趋势总是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即便在某些历史时期有过些许逆转,马上又重回主导?

这个问题李长河不懂,他没具体研究过,只知道往后大概率也会这么发展,契丹人汉化已经持续数百年,辽国灭亡之后基本就会被同化了。

这也是景国在北方的统治根基,只要那些形同汉人的契丹人在,他统治北方,远比女真人容易获得认同。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当初辽国政治核心的那些州府的原因,因为文化上的认同让其好治理一些。

大军随后几天停留在宁江府,为的是等杨洪昭和折唯忠,他们作为此次大战的西路军,打得也非常不错,要一同进京面圣。

之后宁江府官员出城迎接,为首的就是王珂和谢临江,这两人都是他提拔的,此次大战中宁江府作为大军补给水路陆路转远关键点,做的很好,没有任何疏漏,也有不小功劳。

当晚宁江府官员设宴,他直接把蒲察伶带去了,这种风流韵事,八卦娱乐的消息,远比战报还传得快。

大军才到宁江府,关于景军主帅,景国皇太孙枢密使强纳金国皇后的事已经传得人尽皆知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干出这种事来争议本来就很大,有些人说色令志昏,皇太孙年纪轻轻怎么能干这种事,还会影响两国关系金国受辱要卧薪尝胆报复的啊。

也有人说他干这是解气畅快,气死金国。

还有人议论金国皇后是不是倾国倾城,貌若天仙,皇太孙血气方刚,见色起意,把持不住,不然怎么会干出这么不得体的事…

总之众说纷纭,所以晚上宴会,大家焦点都在蒲察伶身上,不敢明着看,但总是悄悄瞟一瞟。

看过之后都觉得皇太孙确实是见色起意,把持不住啊…

宴会到一半,李长河说了几句话,和众人喝了两杯就离席了,

因为李长河看出来,谢临江有话跟他说。

于是带着蒲察伶退到内堂,王珂,谢临江都已等候在此。

见过礼后,李星坐在主位,两人欲言又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