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学阳送走了客人,正坐在沙发上。
  作为林县第二把手,他是县里主抓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而林县是个农业县,财源闭塞,靠上级转移支付过日子,倪学阳压力很大。
  今天陪的客人,是来谈投资项目的,谈了半天又陪着吃饭,倪学阳疲惫得很,送走客人后,他在这里坐着休息一会儿。
  秘书李松林则识趣地站得远远的。
  倪学阳脖子后仰,闭着眼睛,脑子却转得飞快,在思索着今天听说的一件事。
  县委副书记郭洪义去了一趟青山镇,名义是去视察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他在那里吃了一顿饭,饭后专门和林放聊了一会儿。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是放低身段去交往林放的!
  倪学阳不由得责备自己疏忽了,欧阳副市长让自己推荐提拔林放,自己也在常委会上这样做了,这种好意没有主动传递给林放,反倒让郭洪义抢了先!
  倪学阳一下午都在思考怎样接近林放,直到晚上陪客的时候,也在想这件事。
  他又把揉了揉脖子,听到隔壁101房间人声鼎沸,便问李松林,“张书记今天晚上有客人吗?”
  李松林小心翼翼地回道,“不是张书记,是青山镇的客人。”
  “青山镇的客人?是周扬?”
  “是林放,刚提的副书记......”
  竟然是林放在隔壁宴请!倪学阳心想,今天晚上真是个好时机!
  “小李,你把他请过来吧。”
  听李松林说县长就在隔壁,而且请林放过去,青山镇的干部们又又惊呆了。
  从没见过县领导像在流水线上打工一样,排着队见林放。
  林放也是心中茫然,他和倪学阳没打过交道,但并不慌张。
  重生为了,气场已然大为不同。
  林放来到102,客气地向坐在倪学阳问好。
  倪学阳看他不卑不亢的样子,与欧阳副市长所说差不多,心生好感,示意让他坐下。
  倪学阳照样问了林放几个问题,了解他的身世和基本情况。
  然后,倪学阳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听欧阳市长说,你曾给他提建议,应该放弃造船厂建设,在海西市建设滨海大道,沿着海岸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欧阳市长非常赞赏。你对林县的经济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
  倪学阳说这番话的用意有两个。第一,是告诉林放,我是欧阳市长的人,你也是欧阳市长的人,你要多多靠近我。
  第二,想试试林放到底有多少成色。倪学阳来了林县,想大力发展经济,但手下却没有几个可用的人。如果林放真有可用,那就用起来。
  林放大脑快速运转,他回忆了一遍倪学阳后来主政林县的施政路线图,向服务员要来纸和笔,画了一个林县的轮廓。
  他要看图说话。
  “林县东高西低,东部多山、多林,目前以果业为主,并有一定储量的煤矿和大理石矿。”
  “大青山脉沿林县南部一字向西,逐渐降低高度,西部为平原地带,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这是林县的地理特征,林县要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实际。请问倪县长,你是想提高林县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想提高财政收入?”
  “这有什么区别吗?”倪学阳奇怪地问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财政收入,这不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林放自信地说,“如果想提高财政收入,那就把重点放在西部平原地带,在这个地方划出一块平坦土地,尽快申请设立林县开发区,强力招商引资,引进大量企业,两年后,财政收入将有巨大改善!”
  林放在纸上划了两条线,又在那两线交汇附近画了一个圈。“这条线,是从海西到省城的高速公路;另外一条,则是海西到省城的铁路,两路交汇处,地势平坦,又有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具有建设工业园的基础优势。这个地方作为将来的林县开发区,非常合适。”
  倪学阳点了点头,目前林县奉行的是单打独斗,各乡镇建有自己的小工业区,之间恶性竞争,县里却统不起来,效率低效益差。
  “如果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就要东西结合。林县最大的优势,是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苹果为主的经济作物。在东部,要进一步改良苹果园,引进新品种;在西部,发动群众种植苹果为主的经济作物;同时,利用苹果、大理石进行深加工,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这样做的话,没有五年,是见不到成效的!”
  倪学阳点了点头,林放的这两个思路,他其实都思考过,只是没有决定以什么为主而已。
  “林放,如果我想两条腿同时走呢?提高了财政收入,政府才会有资金引导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农民调整了经济结构,才有足够的原材料来进行深加工,引进资金和企业!”
  倪学阳后世,主抓的是提高财政收入,短时间内建成林县开发区,大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在海西市遥遥领先,财政虽然富裕了,但群众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这成为他的一块心病。虽然他主政后期开始大力发展民生,但不久就高升离开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