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胜离开酒楼,看了一眼身边的胡俊,吩咐他喊大牛,去赵耀的住处。

 他则直接去了赵耀的住处。

 有几日没有见,陈雨蓉了。

 快去广平县了,总要去慰藉慰藉这孤儿寡母的,有没有被坏人欺负。

 等到了赵府。

 许元胜看了一眼那牌匾,算了,留着吧,总归是赵耀的家,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他背着手,在仆役的恭敬行礼下,旁若无人的进了后院,完全像是进自己家一般。

 那边陈雨蓉正在带孩子玩的,看到许元胜来了,立即把孩子交给了丫鬟带回屋,并叮嘱丫鬟去熬药。

 她好似闻到了许元胜身上就酒味。

 倒了一杯茶,就先去看熬的药了。

 “像是很怕,单独相处?”许元胜眉头一挑,倒也不介意,悠哉的坐在院子里喝着茶。

 连赵耀住的地方,都比自己的大。

 还养了这么一个,大家闺秀。

 这赵耀死的真是太早了。

 好生活,都没有享受几年的。

 过了一会儿,大牛就赶了过来,自从衙门补充新的差役,大牛就回来了,二牛则是负责红糖线。

 “许大哥。”大牛恭敬道。

 “坐下说。”

 “还和往常一样。”

 许元胜看出了大牛的拘谨,笑着道。

 “爷爷说了,许大哥现在身份不同以往。”

 “虽然乡下人读书的不多,但也不能没了规矩。”

 大牛摇了摇头,一脸认真道。

 见状,许元胜没再勉强他。

 “你回村子里一趟。”

 “把这些银票给三爷,告诉他可以大规模的烧制青砖了。”

 “嗯,建立瞭望塔那种特制的砖,按照一百座的量烧制。”

 “余下的青砖,是用来修葺官道使用,越多越好。”

 “关于瞭望塔的建设,多教会一些人,到时候会安排他们广平县和天河县着手建瞭望塔。”

 “每日的工钱,以及青砖的费用,就从这些银票里支出。”

 “剩下的,就留在村子里吧。”

 许元胜拿出了三万两银票,其实不管是烧制青砖还是建瞭望塔,都不需要太多成本。

 正常情况下,连五千两都用不完,但对外一座瞭望塔的报价是三百两,这是许元胜厚待青山县城外民众。

 按照事先商量的修葺官道,建立瞭望塔花费六万两,去掉给大牛的三万两银票。

 余下的三万两,会用来招募广平县以及天河县的民众。

 冬季不是农忙季。

 算是给他们找一个活计。

 “许大哥,这会不会太多了?”大牛迟疑道。

 “都是衙门凑的钱,多的就留在村子里。”许元胜呵呵一笑。

 “那我明白了。”大牛点了点头,郑重的收下银票转身就是离开了。

 许元胜没打算在这块上赚银子。

 筹措的银子,也是反补给民众。

 只要民众富足了,才能支持兵力的发展。

 养一个兵,正常情况下需要十户来供养,这在大胜是常态,穷的地方还是太多了。

 他的地盘只有三县。

 只能通过各方面手段,着手降低养兵的门槛。

 最好两户养一个兵。

 三县满打满算人口有二十多万。

 毕竟青山县通过城内的造户入册,以及城外的里甲制,统计的人口达到六七万人了。

 另外两县经过乱民暴动,死了不少人。

 但广平县毕竟是大县。

 总人口超过二十多万人,问题不大。

 按照五口人一户,算四万户。

 两户养一个兵,能养两万兵。

 那自己就不需要在兵力上,花太多银子了。

 毕竟按照现在守备军的伙食上,一年下来可不是小数,这还只是青山县一县提供的兵力。

 当然许元胜不是说,让民众承担养兵的银子。

 他就不需要支出了。

 而是民众富裕,物资丰富。

 他就可以不用再贴补三县民众,把这些银子用来养兵。

 这一块上还是有不少银子的,比如他掌握的城内店铺,也能正式租给城外收取银子。

 比如红糖线上,收取玉米杆,也不用出太高的价钱。

 人工上,也不用特意的加高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