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许元胜接过了一万八千两银票。

 关于吃食方面的分利,后期会统一结算。

 现在每次从五大村近乎上百驴车的运输吃食,都是他垫付的银子,不过这点银子他现在也不在乎。

 许元胜看着红糖有熊玉昆运往青州府,吃食进入青山县城。

 “走吧。”许元胜沉声道,稍后带着人先行回了青山村。

 等到了土窑后,先拿出三百两交给大牛分匀下去。

 稍后找到许老三,把两成的分利共计三千六百两,交给他。

 “从来没有发现,赚银子如此轻松。”

 “感觉像是做梦一眼。”

 许老三感叹道。

 “赚的多,花销也大。”许元胜呵呵一笑。

 “也是,两县交界处二十五个村子建房需要的砖瓦,可是一笔不小的量。”

 “你又在各个村扩建烧制砖瓦的土窑。”

 “这些都是你拿银子收购的。”

 “若是他们不能自行变强,你就要一直贴补。”

 许老三点了点头。

 “咱们熬制红糖的玉米杆,都是取自他们。”

 “对他们不值几两银子,但实际上我们从中赚了不少好处。”

 “贴补给他们一些,也落个心安理得。”

 “但想要生活富足,最后还要靠他们自己。”

 “我说的花销大,是被我们现在控制住的天河县那批人。”

 许元胜说道。

 “那五千人,吃这方面,哪怕吃个半饱,每日也要几百两银子。”许老三深吸了一口气,也就是现在,放到过去,那可养不活。

 这也是听闻天河县上万人进入青山县,大家都竭力抵抗的原因。

 带着上万张嘴,可不好养活。

 哪怕现在只有五千多张嘴,也是大事。

 “自然给他们吃饱。”

 “不过要干活。”

 “接下来给青山村东边村民建立的砖瓦房,交给他们来干。”

 “另外这段日子,庄稼也都熟了,已经到了农忙季。”

 “多出五千多人,也能尽快收割庄稼,平整土地,特别是多开垦一些土地,疏通并挖掘河道,我们背靠大青山,只要河道顺畅,就能保证明年是个丰收的好时节。”

 “明年咱们青山县外上百个村子,就不会有人挨饿了。”

 “有时候人穷,就是因为差一个机会,差一段时间。”

 “那就把这次当成机会。”

 “把这段时间,强行给弥补上来。”

 许元胜说道。

 “远胜,你可是帮了大家一个大忙。”

 “往年我们也知道干旱需要开挖河道,水灾时更需要通畅河道。”

 “可一件事紧挨着一件事,地里的庄稼起早贪黑都弄不完,每个人都紧着孩子吃饭,多数人都吃不饱,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体力去做其它事。”

 “若是按照你的安排。”

 “减弱了天灾的影响,加上可耕种的土地多了。”

 “咱们乡下人,绝对不会偷懒,明年定然是一个丰收年。”

 许老三眼前一亮,目光看向四周一片片的庄稼地,熬制红糖虽然赚银子很快,但他心底还是对这些庄稼地更有感情。

 这是养活了他们一代代人的粮食。

 “三爷觉得好,那就这么办。”

 “等周边村子核查好人数,适应了里甲制,就有村长和里长以及甲首带头,多分土地给他们。”

 许元胜点了点头,一味的贴补各个村只会适得其反,现在时间和空间都给他们了,未来主要还是靠他们本身。

 户贴制,里甲制,加上帮他们解决了天灾和土地限制问题。

 这就解决了大半的麻烦,足够大部分村民能够吃得饱饭。

 未来再安排一些如烧制砖瓦的这类营生,带动村长,里长和甲首成为真正先富的一批人,然后逐步提高大多数村民的生活水平。

 一步步来。

 就能把这上百个村子,给盘瓷实了。

 许老三捻须看向一旁的许元胜,心里顿感欣慰,这一日下来,他对许元胜越来越满意了,只可惜,远胜志不在乡野之地。

 他能做的,就是帮许元胜守下这摊子基业。

 未来远胜有需要时,能够立的起,站的住,拉的出,打的赢。

 夜深了。

 许元胜和许老三爷俩,朝着村子里走去,路上聊了聊那些土地可以进一步开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