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过后,许元胜没有忘记谈正事。

 “三爷是时候扩建土窑了。”许元胜说道。

 “好,好,要建,要大规模的建设。”

 “咱们乡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玉米杆和劳力,这外面大片的土地五成种的都是玉米,整个青山村的男人都能过来卖力气”

 许老三已经亲眼目睹了,不值一文的玉米杆变成了价值不菲的红糖,简直喜极了,恨不得立即就建上百个土窑出来。

 “其实制糖流程也简单,随便搭个棚子也能干。”

 “不过建土窑,一是为了隐蔽,二是为了利用土窑也可以生产一些砖瓦之类的,改善一下咱们村子里的生活。”

 “最主要官道一些地方,如果遇到下雨天可不好走,还是要进行加固一些,这样也方便红糖的运输。”

 “修路便捷又稳固的就是砖,算是一举两得吧。”

 许元胜沉吟道,再好的东西能快速运出去才是关键,从青山村到县城就需要一个时辰,不是驴车跑的慢,而是青山县这边的官道真谈不上多好。

 毕竟偏远穷困的地方,什么基建都是凑合应付上头的。

 “那就建土窑,保密是最重要的。”

 “财帛动人心,咱们青山村绝对不会出现叛徒,但乡里人没有文化,难保哪个混小子喝多了,一秃噜嘴说出去了。”

 许老三连连点头。

 “土窑先建四座,直接和现有的这一座土窑一样的布置,深挖地面,铺设石料。”

 “另外土窑附近的玉米地就不要砍了,可以做一些遮掩。”

 “进入土窑内的人手,只要嘴巴严实,短时间内的保密性上想来问题不大。”

 许元胜说道。

 “远胜,加一起才五座土窑,是不是太少了。”

 “这玉米眼瞅着就要成熟了,到时候玉米杆可是干巴巴的,可不如现在的水嫩。”

 “到那个时候,还能用来制糖吗?”

 许老三担心道,按照他的意思,立即起上百座土窑,反正青山村不缺壮劳力,土窑也就是土和石块,都是随处可见的东西。

 只要整个村子的人一起出手,只要一夜的时间,就能起上百座土窑。

 现在的许老三,是雄心壮志。

 “三爷,上百座太过于惹眼了,你老难道是想十里八村的人都来我们青山村打探消息!”许元胜笑着道。

 “这……还是远胜你考虑的周详。”许老三干笑一声。

 “咱们现有的这座土窑,内部完全可以放置十口土锅!”

 “另外土窑是挖空地面往下建的,周边空间宽阔又足够隐秘,到时候初次熬制后需要发酵时,专门设置一块空旷密封的区域,把土窑里的热气倒过去,就能满足制糖过程中发酵的热度。”

 “而窑里只需更换土锅,可以源源不断的熬制。”

 “人手两班倒,熬制不停歇。”

 “我估计五座土窑,一天可以熬制上千斤的红糖,完全不成问题。”

 “按照刚刚上百根玉米杆可以熬制一斤红糖,今年旱灾,庄稼收成不太好,每亩地我这几日仔细看了看,上等田也只有上千根玉米杆存活,中等田和下等田每亩地只有寥寥几百根玉米杆存活!”

 “按照上等田的上千根计算,也就说一亩地的玉米杆可以熬制十斤左右的红糖。”

 “上千斤的红糖,一天就要消耗一百多亩地的玉米杆,这是上等田的计算。”

 “咱们青山村有农垦土地七千亩,种植玉米的约占一半左右,约乎三千多亩地,种植玉米的上等田五百多亩地,也就是五天就能消耗完了。”

 “至于中等田和下等田,总亩数虽然很大,但是同样一亩地,不如上等田玉米杆的数量高和个头大。”

 “这么来看,五座土窑最多只需要十日的时间,就能完全把青山村的玉米杆都消耗完。”

 “日夜不停工肯定是会更辛苦,但是所需建造土窑的面积会小上很多,也会更隐蔽一些。”

 许元胜说道。

 “远胜不愧是读书人,这么一算,我就明白了。”许老三尴尬一笑。

 “这是理论上的。”

 “其实是用不到十日的!”

 “三爷这红糖是挺好的,但若是全部拿青山村的玉米杆这么操作,怕是消息想捂都捂不住了,人人都会怀疑的。”

 许元胜说道。

 “是这个道理,十日的时间,消耗三千多亩的玉米地,这需要动员不少人砍玉米了,现在还不到真正农忙的日子的。”

 许老三沉色点头。

 “所以我打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