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东宫被封的消息很快传遍金陵,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悬镜司夏江很快上书弹劾太子八大罪,每一条罪名杀他十次都不够。

 梁帝看到太子罪状的时候,差点在朝堂上晕倒。

 他知道太子这些年干过不少糊涂事,但没想到太子所作所为,比他料想中还严重十倍。

 悬镜司在挖人黑料这方面,绝对是专业中的专业,太子及其党羽几乎被一网打尽。

 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宁国侯谢玉,这位太子铁杆,竟然在这次事件中全身而退。

 不仅夏江出手保了谢玉,在太子罪证中剔除谢玉存在。

 ?后来誉王也出手,发动手里的力量保下谢玉。

 誉王之所以帮助谢玉,不仅是因为看中宁国侯府在军方的影响力,还因为谢玉的二儿子谢弼。

 这些年来,谢弼一直暗中与誉王来往,保持良好关系,这本来就是谢玉玩分散投资的闲棋,却没想到关键时刻保了他。

 梁帝很快对外颁布圣旨,废除太子之位,降为献王,贬出京城,永不得回京。

 献王生母越贵妃有管教不严之过,褫夺贵妃之位,降为才人。

 太子一党大多被清算,像户部尚书楼之敬这样十恶不赦之辈,纷纷被下狱,等候问斩。

 其余人等多被降职留用。

 太子倒台,最得意的莫过于誉王,他趁机吸纳太子势力,在六部中安插自己人,已然将太子之位视为囊中之物。

 可惜梁帝虽然处置了太子,却一直不提再立储君之事,反而关心起霓凰郡主的婚事。

 因为刺客事件,霓凰郡主的比武招亲只能中断,梁帝处理完太子,就重启比武招亲,非要让王刚和梅长苏比个胜负,甚至把比武场地定在皇宫大殿,意图拖延立储之事。

 王刚和梅长苏在大殿上,当着满朝文武,演了一场猴戏,王刚故意以“一招之差”,输给梅长苏。

 接下来霓凰郡主和梅长苏又演了一出,梅长苏顺利夺得美人归。

 梁帝当场为霓凰郡主和梅长苏赐婚,算是定下这桩婚事。

 霓凰郡主虽然无法嫁给“林殊”,但嫁给梅长苏,也已经很满足。

 两口子对成人之美的王刚,更是心存感激。

 两人的婚事暂时定在明年开春后,梁帝自认霓凰郡主娘家人,强留她在京城,反而把穆小王爷打发回南境。

 明眼人都明白,霓凰郡主被梁帝软禁在金陵,成了穆王府质子。

 却不知此举正中霓凰郡主下怀,她巴不得多些时间与梅长苏厮守。

 婚事定下来,霓凰郡主总是找机会见梅长苏,出双入对,乐在其中。

 梅长苏身子经过王刚的调养,已经大有好转,虽然比普通人还差些,但也没有原来那副病夫样。

 王刚在静妃生辰那天,带霓凰郡主和梅长苏一起进宫拜寿。

 静妃见到梅长苏,自然的眼泪决堤,差点没哭晕过去。

 好在梅长苏身体大有好转,让静妃好受不少。

 她谴退芷萝宫内所有下人宫女,然后一直拉着梅长苏唠嗑,连亲儿子都不顾。

 “小殊,你以后就留在金陵,林家的事静姨帮你处理。”静妃拉着梅长苏的手臂,坚定道:

 “静姨一定能恢复林家昔日荣耀,还你父母一个清白。”

 “静姨,我们这次进宫,除了给您拜寿,也是想求您一件事。”梅长苏微笑道。

 “你说,别说一件事,就是十件百件,静姨也答应你。”静妃温柔道:“你静姨若是办不到,还有景琰呢?”

 梅长苏感受到静妃对自己的关心,不由笑道:“静姨,我知道最近陛下正在苦恼立储一事,您能不能想办法,让陛下实行秘密立储制。”

 静妃不解的看向王刚。

 “所谓秘密立储制,就是让父皇写出传位诏书,密封于匣内,放置在皇宫大殿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

 静妃是绝顶聪慧之人,瞬间就明白秘密立储制的好处。

 “这事好办,但这么做对争储有什么好处,万一你父皇立誉王为太子呢?”

 王刚和梅长苏相视一笑,说道:“我和小殊探讨过,觉得父皇应该更属意由我继承皇位。”

 梁帝有八子,皇长子祁王已被赐死,二皇子早夭,三皇子残疾,四皇子就是刚被贬出京的献王,他们注定失去争储资格。

 剩下来的五皇子誉王,六皇子宁王,七皇子靖王,八皇子萧景璘,如无意外,皇位必是四人中的一个继承。

 王刚和梅长苏仔细分析,觉得梁帝应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