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酒肆,坊间弄里,处处都是这样的议论。

 “知道固昌伯为什么被杖杀吗?”

 “不是因为冒犯了皇上吗?”

 “你这都是多落后的消息了。我跟你说,固昌伯被杀是因为他杀害了辛皇后!”

 “什么?固昌伯杀了辛皇后?皇后娘娘不是失踪多年了吗?”

 “这就说来话长了……”

 消息传到昭阳长公主耳中,昭阳长公主直奔宫中。

 “皇嫂已经不在了?”

 面对妹妹的质问,兴元帝久久沉默。

 “皇兄,你说话啊!皇嫂真的不在了?”

 半晌后,兴元帝点了点头。

 昭阳长公主心存的一丝幻想落了空,泪水夺眶而出。

 兴元帝继续沉默着。

 无人知晓时,他尚能装出若无其事,现在不用在昭阳长公主面前掩饰,也没余力安慰妹妹了。

 昭阳长公主微微仰头,任由泪水顺着脸颊滑落:“皇兄,固昌伯真是杀害皇嫂的凶手?”

 提到固昌伯,兴元帝眼神冷了下来。

 “皇兄,你说话啊。”

 “是他。”兴元帝吐出这两个字,怒意不再遮掩。

 “这个混账!”昭阳长公主怒容满面,咬牙切齿,“杖毙太便宜他了,应该把他凌迟才对!皇兄,难道杀一个固昌伯就算了?”

 皇嫂虽无武艺傍身,却懂医术,有奇思,为皇兄打天下助力不小。到头来伤心远走已够令人扼腕,却没想连善终都不能够。

 本来昭阳长公主不该追问,因为这不仅关系着一个固昌伯,还关系着储君的安排,这个话题放在帝王家太敏感,太危险了。可是面对嫂嫂惨死,她无法做到明哲保身,势要问出兄长的态度来。

 “当然不会。”兴元帝眉头紧皱,透露几分打算,“原想着等找到那孩子,再把固昌伯的罪行昭告天下,如今有了这些流言,人心惶惶,等去北边调查的人回来便一起清算。”

 说到这,兴元帝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或许那孩子看到杀害他母亲的人得到惩治,就不会躲起来了。”

 这是兴元帝对锦麟卫下了放寇姑娘的口谕后,夜里失眠想到的。

 他只想着在找到那孩子之前先瞒着固昌伯之死与皇后有关的真相,这样对那孩子更安全,却忽略了那孩子的心情。

 那孩子对他这个……父亲,是失望的吧?

 这突然传开的流言无疑推了纠结的兴元帝一把,让他下了处置固昌伯府,乃至庆王、淑妃的决心。

 得到还算满意的答案,昭阳长公主擦擦眼泪,出宫去了。

 这新起的流言造成的影响还没完,转日百官等候早朝时,愕然发现白将军来了。

 年已不惑的白将军一身戎装,柔美的面部线条难掩曾金戈铁马的刚毅。

 大夏建国刚二十载,随兴元帝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大多都还在,见到白将军虽惊讶,对她出现在朝堂上的原因却心知肚明:白将军定是听说了那传闻,替皇后讨说法来了。

 当兴元帝在御座坐下,见到称病多年的白将军出现在武将这一班也吃了一惊,旋即就猜到了白将军因何而来。

 果然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唱报落下,不少大臣用余光瞄向白将军那里,白将军也不负猜测出列。

 “臣有本奏。”

 “白将军请说。”对多年未见的这位女将军,兴元帝态度温和。

 这是辛皇后欣赏的女将,兴元帝多少有些爱屋及乌之意。

 “近日坊间有传闻,说皇后娘娘被固昌伯害死……空穴来风必有因,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给皇后娘娘,给大夏子民一个交代。”

 之后陆续有几位大臣出列:“请陛下彻查。”

 兴元帝坐于丹墀之上的御座上,居高临下看着跪倒在丹墀下的众臣,心情复杂之余又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既然全都知道了,就不必再顾虑这顾虑那了。

 沉默片刻后,兴元帝沉声道:“诸卿放心,此事朕会彻查。”

 “退朝——”

 等兴元帝离去,众臣却没有如往常那样立刻散去,或是放慢脚步磨蹭,或是干脆凑到白将军身边。

 “白将军好久不见啊,身体可好?”

 “劳大人挂念,还好。”白将军虽这么说,额头却沁出一层汗。

 也有人低声冷笑:“牝鸡司晨,不嫌丢脸!”

 白将军表情一凝,锐利眼神投向说话的人。

 那人面皮白净,蓄着短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见白将军看过来,胸脯一挺做好了唇枪舌战的准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