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张居正娓娓道来。

 可老张家的几位翰林依旧一脸茫然。

 张居正心中不由得恼火起来,便是一顿劈头盖脸,将几个酸腐的翰林儿子训斥了一顿。

 看着几个儿子脸上的茫然不解。

 张居正心中开始后悔。

 他这几个儿子……

 简直就是榆木脑袋。

 “朽木不可雕也!”

 张居正快要气炸了。

 可是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一代名相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点问题。

 他身为大明首辅,哪里有精力辅导儿子们的功课?

 为了让儿子们搏取功名,进翰林院,从小时候起,张居正便让儿子们进了族学,由家乡的大儒传授功课。

 而那几位大儒自然十分卖力,对几位张府公子的功课要求十分严苛,不让他们接触人间险恶,不知民间疾苦。

 而是关在家中一心只读圣贤书。

 最终十年寒窗。

 状元,探花是考上了。

 可是。

 人也废了!

 这老大,老三两位翰林院的高才,真真的向着腐儒的方向发展,还一去不回头了。

 反倒是没读过那么多圣贤书,出任武职的老四,再加上一个厨子出身的女婿,如今撑起了张府的天空。

 “难不成……”

 是老夫错了?

 浓浓的麝香气味,让张居正头脑清醒了一些,斜斜的依靠在被褥上,他开始反思,开始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

 早些年。

 他在江陵张氏族学里网罗的那几位大儒,科举名师,除了给他老张家培养出几个酸臭读书人。

 似乎对这朝局,对这新政并没有什么卵用。

 真正靠谱的还得是老四和女婿。

 而此时。

 这一代名相沉吟着,思索着,渐渐的从老四和女婿的所作所为,似乎洞彻了天机,悟出了什么了不起的道理。

 那无神的眼睛亮了起来。

 张居正口中不自觉喃喃自语着:“自下而上么?”

 便好似沉珂之中亮起了一道光。

 张居正在记忆中,沉思着女婿的所作所为,他这个深藏不露的女婿呀,开便宜坊,开创一种新的记账法。

 后来又在他的沈家庄种土豆,种番薯,搞合作社,搞仓储物流,整肃厂卫,如今又对这京中宵小之辈磨刀霍霍。

 这种种作为。

 让张居正联想到了自己的新政。

 沈烈的种种作为,似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良,而他却是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

 二者所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

 “嗯……”

 张居正若有所思。

 自古以来。

 变法自上而下者,鲜有人成功,可他女婿的种种作为,却为这大明,为这京城带来了一股新气象。

 二法孰优孰劣?

 张居正竟迷茫了。

 十年来他施展了浑身解数,却举步维艰,其实在他拖着这具病体彻底倒下之前……

 他的新政早已推行不下去了,其中症结所在,十分简单而又明了,变法便让权贵们自己反对自己。

 这可能么?

 “沈烈,沈烈。”

 此刻张居正喃喃自语着,而沈烈之法,却着实干了不少实事,少了那满口华而不实的空谈。

 这让张居正心中好似迸发出一丝火花。

 “妙,妙呀。”

 张居正点着头,沉吟着,便好似看到了英武的青年,为这沉珂已久的大明开出了一味良药。

 “若沈烈早生十年。”

 张居正幽幽的叹了口气。

 必可名垂青史。

 可如今。

 想及此。

 张居正又睁开眼睛,看了看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却又皱眉道:“你们家中……也有人入了青莲教么?”

 几位翰林对看了一眼。

 竟有些惊慌。

 显然是被老父亲说中了。

 几人还要辩解,支支吾吾道:“咱们家中倒是有几个小妾,带着丫鬟常去找那些道爷们求签……”

 闻此言。

 张居正又气又急,便狠狠瞪了一眼,训斥道:“叫她们赶紧撇清,迟了……莫怪老夫心狠手黑!”

 求签?

 你们心还真大!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