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都瞧瞧!”

 西苑大校场上。

 武举殿试的间歇。

 穿着一身明黄色甲胄的少年天子,提着一件染血的草原皮甲,在满朝勋贵,天下武举面前卖弄着。

 显摆着。

 引来了上千名武举,上百位勋贵的瞩目之后,朱翊钧才从怀中掏出了一份报捷文书扔给了侍卫头领。

 然后便神气活现起来。

 “念!”

 随着侍卫头领接过捷报,高声念道:“仰仗天威,东厂千户沈烈飞报前事,五月十三日,臣于大同卫东一百二十里遇敌,日夜不眠,浴血奋战,胜之,阵斩三十余级,缴获若干……”

 这捷报念了出来。

 一瞬间。

 便将在场武举,勋贵们震傻了,就连站在皇帝身旁的神机营副将李如松也目瞪口呆。

 哗然中议论纷纷。

 众勋贵武举,甚至连李如松都为之动容,他老李家坐镇辽东,自然明白这个年月的九边各镇斩获军功的不易。

 这年头大明边军与鞑靼人作战,能阵斩数十骑已经是大功一件了,就算是大军出动,最多也不过斩数百个脑袋。

 那就已经算了不起的大捷了!

 倒不是明军不行,而是鞑靼瓦剌那些草原骑兵实在太能跑了。

 打了两百多年了。

 草原骑兵早已总结出一套对付明军的办法,一遇到明军大举出动便翻身上马,向着广袤的草原深处逃走。

 化整为零。

 不停的拉扯,偷袭……

 导致机动性差的明军压根找不到人,打从武宗朝开始,查过一千人的阵斩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

 “这?”

 喧哗中。

 李如松伸长了脖子看着这捷报,心中一阵惊疑不定,没想到他那生死兄弟还有这两下子?

 早怎么没看出来呐!

 “呵呵呵。”

 说话时。

 皇上已经畅快大笑起来,抖了抖身上的甲胄,眼珠子一阵乱转,开始琢磨给沈烈升官。

 不远处。

 坐在头把椅子上的英国公等人,心中便咯噔一下,皇上是大伙看着长大的,什么脾气大伙还能不知道么。

 皇上这是又上头了,要给沈烈升官了。

 除了大明开国太祖之外,打从成祖皇帝之后,老朱家的天子都这样。

 爱上头。

 对一个人好便掏心掏肺。

 果然。

 朱翊钧手持捷报,卖弄了好半天,才沉吟着道:“朕之意,沈烈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升迁,不如命其官升一级,提督东厂将官……”

 英国公张洵吓了一跳,赶忙阻拦:“陛下万万不可!”

 “这不合规矩!”

 “陛下三思呀!”

 提督东厂那不就是厂公,督主么?

 可自从成祖皇帝创立东厂以来,这个职位一直是由皇帝最亲近的太监担任,这规矩可不能破呀!

 勋贵们劝了一阵。

 朱翊钧似乎也觉得有些不妥,便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却又忍不住小声嘀咕了起来:“朕只能和太监亲近么?”

 言下之意。

 朕就不能有个正常点的心腹么?

 众勋贵只好假装没听见,才刚刚将心搁到了肚子里,便又听到皇上自顾自的念叨起来。

 “朕之意,不如……重开内行厂如何?”

 众勋贵微微错愕,开始在心中琢磨了起来,大明有内行厂这个衙门?

 很快。

 有人大吃一惊,吓的脸色都变了。

 想起来了。

 还真有。

 想当年大明武宗皇帝登基后,太监刘瑾专权,为了巩固自己在太监中的老大地位。

 于正德三年八月,设立了内行厂,又叫做内办事厂。

 刘瑾身为司礼监太监,内行厂的规格和权势自然高过西厂、东厂和锦衣卫。相比于其他厂卫。

 内行厂的机构更大,特务更多,制度更严,侦缉范围更广,除了监视天下臣民外,东厂和西厂也在其监管之例,

 “虽东西厂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

 内行厂成为脚踩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大特务头子。

 “陛下三思!”

 “万万不可!”

 一时间。

 英国公等人吓的脸色都发白了,一阵苦劝过后,朱翊钧只好悻悻作罢,可心中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