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的微光照耀下。

 新房中。

 沈烈目光变得幽幽,穿好棉衣,外衫,又将搁在桌子上的几杆火枪藏好,便快步从房中走了出去。

 暖阁里。

 传来了张静修轻柔的低声呼唤:“你要去哪?”

 沈烈停下了脚步,轻声道:“去一趟沈家庄……睡吧……快则两天,慢则三五日,我去去就回。”

 张静修虽不解,却乖乖应了。

 不再多言。

 沈烈推开门走了出去,门外又是风雪漫天。

 出了府。

 天尚未亮。

 天寒地冻中,路上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沈烈牵着一批健马,顶着风雪,缩着脖子,将熊皮帽子往下扯了扯。

 一路径直往田洪家所在的柳条胡同走去。

 两天后。

 大年三十。

 过了今晚,除夕之后,便该是万历十年的头一天了。

 午后。

 慈宁宫。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暖阁中地龙烧的滚烫,宫女,太监们早已在宫中各处挂满了灯笼,贴好了对联。

 连凋零的树木也被精心装饰过了。

 暖阁中摆满了各色菜肴,浓浓的年味冲淡了因为首辅张居正病重,而带来的种种隐忧。

 不论再怎么面和心不合,皇帝,皇后也得带着贵妃来到圣母皇太后宫中,陪着皇太后过年守岁。

 而此时。

 欢声笑语中。

 李太后眉开眼笑,逗弄着怀中一个才生下来十几天,胎毛还没有褪去的小小男婴。

 太后风韵犹存,明艳动人的俏脸上,连眼角的些许鱼尾纹都笑开了,看得出来她心情很好。

 这终究是大明皇室诞下的第一个男婴。

 虽然说他的生母,那位可怜巴巴的王贵妃,只是一个最低等的扫地宫女出身,可这孩子毕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理应是大明太子。

 欢声笑语中。

 朱翊钧虽然老大不情愿,可是大过年的,他却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破天荒的给了王贵妃一个笑脸。

 谁让他喝醉了之后没管住裤腰带呢。

 不过。

 册封太子这事儿,他是不可能答应的,他现在的想法就是能拖就拖,等到他和镜儿的儿子生下来再说。

 一阵欢喜过后。

 男婴兴许是饿了,便扯开嗓子大哭了起来,李太后赶忙将孩子交给王贵妃,让她带着孩子去隔壁房中喂奶。

 不多时。

 热闹的暖阁里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母子二人加上皇后,还有几个心腹宫女在一旁伺候着。

 李太后欠了欠身子,看着长了一岁,渐渐褪去了青涩的皇帝儿子,心中纵然有千般不快。

 在除夕这一天也都烟消云散了。

 母子二人坐在暖阁里闲话家常,又有端庄贤惠的皇后陪伴,让这慈宁宫中有了久违的温暖。

 又过了片刻。

 随着夜幕降临。

 时辰到。

 母子二人便在宫女的提醒下站了起来,和王皇后一起走出了暖阁,前往偏殿中吃年夜饭。

 这宫里的年夜饭可是有讲究的,平时虽然等级森严,可是到了除夕这天晚上,讲究一个大团圆。

 身为皇帝要做到雨露均沾。

 但凡住在这后宫里的长辈,从皇太后、皇太妃到所有品级的皇后、妃子们都要聚在一起吃饭。

 如此才能彰显天子博爱的胸怀。

 随着太后,皇上,皇后在宫女簇拥下步入了殿内,早已等候多时的各色女子纷纷起身下拜。

 莺莺燕燕的娇呼起来。

 “圣慈太后万福金安。”

 “皇上万福金安。”

 这一大家子女人呐……

 上至五十岁的太妃,下至十四五的淑仪妃嫔,个个都盛装打扮,让这殿内充满了脂粉气味,却又美不胜收。

 随着朱翊钧上前一步,低声道:“安,赐座。”

 上百位贵人便按照拼接落座,当然能够跟皇帝并排坐在一起的,只能是皇后和皇太后。

 等到殿内安静了下来。

 朱翊钧便向着李太后轻声道:“母后,时辰到了。”

 李太后点点头,正色道:“开宴。”

 顷刻间。

 伴随着礼乐齐鸣,中和韶乐响起。

 等候在殿外的太监、宫女们,便穿花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