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不乱华:三国之白马将军! 第三章 边疆,鲜卑,朋友!(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数年的时间缓缓流逝而过。

 在这数年的时间里,公孙竹也已经有了了不得的变化。

 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了一个最为浅显,也最为重要的道理。

 万事万物并不会以人的意志与希望而发生转移!

 公孙竹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叔父公孙瓒是什么时候离开自己身边,离开涿郡前往京师之地的。

 他只知道,在公孙瓒离开之后不久,他们共同的恩师卢公卢植也终于同意了朝廷对自己的征辟。

 从而开始真正的步入朝堂之中。

 或许,在某一个深夜,那位恩师也终于明白了,孑然一身的安稳并不足以改变这世间的一切。

 所以,他决定投身于大世之中,希望用一己之力能够为这天下的未来,做出些许的改变。

 在临别之前,卢植并未和他们多说什么,只是在最后一课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告诉他们要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

 之后,他们便真正的分道扬镳。

 有背景者,诸如公孙瓒早早的就已经给自己准备了足够的退路。

 天赋颇好之人,诸如高诱也已经有了可以游离四方,让自己开阔见闻,让自己的名望向天下传扬的资本。

 家资不俗者,诸如刘德然也回到了家中继承了自己的家产,看着颇为丰厚的家资,享受着同乡的赞赏,想着安心做一个富家翁。

 当然,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更多的还是如同公孙竹和刘备这种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的人。

 两人也曾在熟悉的酒肆之中留恋往返,但终归还是觉得,这等日子不是他们想要的。

 最后,刘备告诉了公孙竹,他将留在家乡,照顾自己目盲的母亲,同时希望能够在家乡也做出来一番事业,积攒一些家底。

 而公孙竹对于他的这个决定,不置可否,不评好坏,只是高高的举起自己的酒樽,希望他能够早日完成自己的心愿。

 之后,他提起了自己的行囊,告别了这在他心中真正的家乡。

 公孙竹没有回转家族,和公孙瓒一样,他也是出身旁支,公孙家最近没落,他这旁系子弟回到了家中更是没有什么机会可言。

 而且....他来到了这个世间,总是想要看一看,看一看这大汉是否真的和他曾经听闻的那般伟大。

 所以他去了并州,因为那里有着大汉的边疆,有着无数英勇的汉军,有着数之不尽的汉家儿郎。

 他坚信,在并州,他能够看到世间最美的风景。

 建宁三年,公孙竹手提一柄并不算豪华也不算锋利的佩剑,带着刘备近乎于“倾家荡产”送给他的一匹劣马,然后踏上了北上从军之路。

 雁门关下,他成功被编入并州边军之中的一员,因为劣马和他马术尚且算是娴熟的缘故。

 他成功的成为了一名雁门关中的骑卒。

 之后的很多年,公孙竹仗着自己的骑术和身体一次次的冲杀着,但并不是冲出塞外追赶着那些异族。

 而是作为援兵一次次的深入并州北部的五原,云中,定襄等郡和那些鲜卑人厮杀。

 鲜卑人....公孙竹并不陌生,他记得这是一支很大的势力,尤其是那叫做慕容的一支,还有鲜卑的索头部...

 嗯,可是这一次公孙竹没有见到什么慕容,也没有见到什么索头部,他见到了一个叫做檀石槐的鲜卑人。

 那是一个让他铭记终生的名字,不过数年的时间,公孙竹跟着大汉的将军,跟着大汉的护鲜卑校尉和诸多边将,甚至跟随着大汉的并州刺史出兵塞外,和那鲜卑人厮杀!

 一次次的厮杀之下,公孙竹眼睁睁的看着大汉的边疆战线从并州五原郡的边境鸡鹿塞一路变成了那公孙竹所驻扎的雁门郡。

 而当初带领着公孙竹厮杀冲突的汉军大将们,则是一个接着一个死在了那鲜卑人的手中。

 乌丸校尉夏育,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

 这三个号称大汉北疆三大将的存在,在一起出手的情况下仍然被其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直接横扫当场!

 最终运气好的也不过是落了一个丢盔弃甲,大军丧尽的下场。

 而那并州刺史张懿都被打得不敢出门,只能不断的怒吼。

 看着并州边军如此模样,哪怕是在这边疆之中,反抗一直存在,但他仍然看不到半点希望。

 那檀石槐....太强大了。

 甚至让他感觉到了绝望。

 当然,公孙竹仍然在这一次次失败之中认识到了许多人,有同为雁门豪杰的张辽,有从五原郡带着自己的好友们一路纵横千里杀出来的吕布。

 还有那并州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