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手也不轻!”

 萧寒揉着疼痛的手指,亦是没好气的看向朱标道。

 “彼此彼此。”

 朱标微微眯眼,又是无奈的看了一眼萧寒,方才继续开口道:“回归正题,说说吧,对于杨宪,老爷子究竟是怎么想?”

 至于,刚刚那件事,其实,朱标与萧寒已经得出结论,各自皆是有了答案,那便不用再说,而兄弟交心,就是这般简单。

 毕竟,人生难得一知己!

 所以,一场打闹,便足以说明,朱标之心,萧寒之意!

 “中书省,最大不过左右丞相,但右丞相徐达,那可是我大明将帅,怎么可能是个闲得住的主?”

 “所以,你想让徐达处理政务,那还不如杀了徐达,可老爷子为什么,仍然坚持重用徐达?”

 萧寒缓缓拿起石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道。

 “平衡。”

 朱标想都没想,便是看向萧寒说道。

 “对,平衡!”

 “但为什么是徐达,而不是刘伯温?”

 “因为,刘伯温一来不是淮西子弟。二来,刘伯温压制不住李善长。”

 “而就连刘伯温都压制不住李善长,大明的官员之中,谁还能压制李善长?”

 “无非就是魏国公徐达,论地位功劳,徐达不在李善长之下,论忠诚,徐伯伯的忠心,谁敢质疑?”

 萧寒轻笑着点了点头道。

 徐达是大明三军之统帅,学的是用兵之道,可不是为官之道,但就算是不谙朝堂之道,李善长也得留有三分敬重,而这便是魏国公徐达!

 再加上,以徐达的威望,坐镇中书省,一来可以压制李善长,二来可以震慑淮西勋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但老爷子发现,淮西勋贵依旧不遵法度,中书省依旧是李先生说了算,所以,老爷子才选择重用杨宪。”

 朱标若有所思的看向萧寒点头道。

 “嗯,当然,不全是...”

 萧寒先是点了点头,随即,便又是摇了摇头道:“徐达不能永远坐镇中书省,因为,陛下也明白,你让耍刀的去动笔杆子,去处理朝廷政务,这不是扯淡嘛!”

 “嗯,老爷子说过。”

 朱标依旧点头道。

 身为大明太子的朱标,一直都在接受朱元璋的言传身教,所以,关于徐达未来卸任中书省的事,自然知道,而且,以朱标的聪慧,也能想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所以,不管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先生,谁都不能压过谁,这便是老爷子的底线!”

 萧寒又是看向朱标,轻声一笑道。

 “胡惟庸,杨宪。”

 朱标的眼前一亮,随即,看向萧寒道。

 未来的中书省的台柱子,便是胡惟庸与杨宪搭班子。

 “聪明!”

 萧寒赞叹的看了一眼朱标,又是开口道:“李善长,最迟明年就该退了,毕竟,太过于年迈,不合适继续在中书省执政了,而明年,一来,老爷子想对夏国出兵,二来,便是应对扩廓帖木儿,所以,徐达都必须出兵,那中书省怎么办?”

 “老爷子的确深谋远虑。”

 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的安排,特别是对夏国出兵,便是为了消灭最后的割据政权。

 而这一点,朝中二品以上的重臣都知道,至于萧寒,那可是肃宁侯,朱元璋的宝贝,知晓不为过。

 至于扩廓帖木儿,那可是一直在扰边,为了百姓,朱元璋自然不能答应,也是打算出兵草原。

 “嗯,所以,说到底还得是命,杨宪赶上了好时候,凭借治理扬州的功绩,从而走进朝廷的核心,让老爷子眼前一亮。”

 “两年治理好扬州,杨宪的能力不差,出身浙东,刘伯温学生,光是这几点,委以重任,说得过去。”

 “同时,杨宪还是一柄刀,老爷子手中的一柄刀!”

 萧寒看向朱标,又是缓缓道。

 “出身,震慑!”

 朱标亦是抬起头,缓缓开口道。

 “嗯,淮西与浙东之间,结怨已旧,关于这一点,我们都明白,特别是刘伯温,几乎得罪了所有的淮西勋贵,而杨宪身为刘伯温的学生,自然也受到了淮西的特殊照顾。”

 “而且,杨宪治理扬州的铁血手段,老爷子称其为干吏,但你我兄弟明说,那手段,啧啧,酷吏都不及也。”

 萧寒忍不住发出啧啧的声音。

 杨宪治理扬州的铁血手段,甚至,可以称得上狠毒!

 其实,乱世用重典,倒也没什么错。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