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

 今天,赵胜终于按时下了白班。

 在楼下商场简单的吃过晚饭,赵胜回到了家里,这会正坐在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

 当然,这会打开电脑是为了开学以后的备课。

 他没有当班主任,现在负责上的课,也只是诊断学,所以每个星期基本只需要上4到6节课,说简单一点,中都医科大学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有800多人。

 这其中有200多人,一般情况下也就是4到6个临床专业的班,而这几年,报考医科大学的人明显有减少,所以只有4个临床班。

 赵胜负责的,就是这4个临床班,大三上学期诊断学的教学,至于说下学期会分配什么课给他教,就看临床系里面的安排了。

 这诊断学,分为物理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因为直接涉及到了临床工作,用来类比的话,就相当于战士上场的枪一样,所以一般都是需要教学医院里面资质比较深,经验十分丰富,至少是主治医生的临床医生来担任。

 赵胜自然就是被抓了这个壮丁。

 要说,最新版,也就是第十版的诊断学教材,就是赵胜的老师俞中博编写的,也就是这本教材的主编。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上这门诊断学的学生,可以说,稍微类比的下,就好像学武功的人,学到了真正的嫡传,也就是真传。

 毕竟,赵胜可以说就是俞中博传承衣钵的学生了。

 现代社会,每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就会经历很多的老师,但是在某些行业,也是有师承的。

 如果没有一脉相承的东西,那么说明,这个行业的底蕴,还是太浅了。

 不管是哪个行业,最顶尖的人才,能站在金字塔尖端的,可以说,都是老师带出来的,就是奥运冠军,没有教练,光靠自己琢磨,天赋再高,也绝对不可能成为冠军,在其他任何行业,其实也是一样的。

 赵胜现在就是在备课,要是老师编写的教材他都讲不好的话,那么就是砸招牌了。

 这物理诊断学,其实说起来也简单,一开始上的是热型,然后有水肿一些常见症状对,接下来就学的是胸痛,腹痛,黄疸等等。

 再然后就是体格检查,具体到胸部,腹部。每一部分都会有详细的视诊,触诊,听诊,叩诊。

 说直白一点,这些很具体的知识点,就好像是绝世武功中的招式,招式大家都会学,但是谁能真正的用的好,就不好说了。

 至于说赵胜的教学方法和要求,那自然是和俞中博一脉相称,突出的就是一个严格要求。

 赵胜用心教了,学生自然也要学,什么考试重点、考前突击小本本之类的东西,赵胜是一点也不会给学生提供的。

 在临床上,会了就是会了,不会就是不会,不会的话,有时候是要出人命的,这开不得半点玩笑。

 就像之前通过皮肤渗透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那个女孩,就算是赵胜这样有着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急诊医生,尚且不能第一时间就发现,只差那么一点点就阴沟翻船了,更何况这些只是学了点皮毛的本科生呢?

 其实吧,虽然在赵胜看来,诊断学的内容是很简单的,就算是他本科的时候,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在一般医学生看来,诊断学简直是太难了。

 诊断学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多、非常复杂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零碎性共存。

 最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就说看心电图,没有学医的人,大概体会不出那种看了好几遍心电图,还是做不出几道题的感觉,那种感觉,简直就是比便秘几个星期,或者是单身二三十年还要痛苦!

 最难的是,就算你全部背会了,满分通过了考试,等到真正上临床了,有时候还是会抓瞎抹黑,毕竟人体系统太复杂了。

 赵胜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在笔记本电脑上运键如飞,虽然些小说他几个小时磨不出一个开头,但是写医学教案,他却是得心应手、娴熟无比,甚至都不需要翻看什么医学资料和教科书,所有的东西,都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面。

 正写着的时候,电话忽然响了。

 赵胜一看电话,来电的,赫然是晋东。

 学长回来了?

 赵胜心中疑惑。

 晋东是赵胜的学长,生物医学博士,也是青长,现在是副教授,本科学的是临床,后面却去搞生物医学了。

 晋东今年38岁,比赵胜要大8岁,因为某个机缘,两人认识,这一认识,就无比的投缘,恨不得就是烧黄纸拜把子、穿一条裤子的那种。

 可以说,除了宋思贤这种大学同学,还有一院各科室因为业务熟识的医生以外,赵胜就属和这个学长关系最好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