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洪思索之时,皇帝本人还在继续说着,见朱景洪没反应他才停下。

 “我跟你说的你听见了没有?”

 “听见了!”

 回过神来,朱景洪再度说道:“爹,且不论娘是否允儿子前去,你这边总能答应吧!”

 “伱跟着去凑什么热闹?”

 “爹,北四卫是儿子领着练出来的新军,他们能不能打儿子总得亲眼看看去,有不足之处也好改进!”这些话都朱景洪已提前想好,所以说出来是非常顺畅。

 一位皇子,掺和进西北大战,和一帮武将们搅在一起,有本朝“珠玉在前”自是很犯忌讳。

 所以朱景洪格外注重这一点,此时说话也是极为谨慎,强调自己去西北主要是观战。

 然而实际上,皇帝本人并没想那么深,这也归功于朱景洪人设立得好。

 与朱景洪外表轻松实则严阵以待不同,轿子里的皇帝此刻依旧是云淡风轻,徐徐问道:“军国大事,你一个小孩子就别插手了!”

 即使朱景洪打过仗,即使他练出了强兵,即使他已经封王开府……在朱咸铭眼里仍旧是小孩子。

 这就是立人设的好处,只要在皇帝心里立主了人设,他就会以所立人设来思考其动机立场。

 当然了,要想让朱咸铭彻底信任一个人,现实中是无比困难的一件事。

 朱景洪能成功,除了他十几年(包括前身)如一日的莽,还得益于他是帝后二人的小儿子。

 而这样的经历,根本无法复制,所以他成了唯二被皇帝信任的人。

 “爹,儿子今年都十七了,这还是小孩子?”

 “再说了,儿子又没说要掺和军国大事,只是跟过去看看而已!”朱景洪一一解释。

 “再说了,爹您当年不过十五岁,就跟在世祖爷身边东征西讨,北伐罗刹南征大城金边,立下了不世之功……”

 “以至世祖爷向众将夸耀,赞誉您为传世之孙,万可让我大明万世昌盛!”

 朱景洪编的一大堆,这让朱咸铭很是受用。

 紧接着朱景洪话锋一转,接着说道:“都说虎父无犬子,儿子如今都十七了,即使只有爹您一半的英气,也该去西北战场上看一看瞧一瞧!”

 你还想学我一半的英气,难道你小子也想做皇帝?

 当这个想法冒出来,朱咸铭又被自己吓了一跳,暗道这小子不会真想当皇帝吧?

 “你既以朕来自比,老十三……莫非你想做皇帝?”朱咸铭语气森寒道。

 有怀疑他就直接问出来,想要打朱景洪一个措手不及。

 朱咸铭的这句问话,配合着他森寒的语气,还别说真把朱景洪给吓的不轻,以为自己表现太过漏了底。

 但他转念一想,发现无论是否漏了底,想当皇帝的心思都绝不能承认。

 于是他立马答话道:“爹……您要传位给儿子?”

 这就叫反其道而行之,但这话却符合朱景洪人设,起到的效果比否认和解释好得多。

 当然了,这一手段还是只有他能用。

 没等皇帝回话,朱景洪又问道:“爹,那四哥怎么办?我当太子他做襄王?”

 听到这话,龙辇里的朱咸铭笑了,暗道自己就是会胡思乱想,竟连老十三这样的老实人都怀疑。

 “住口,这些事也是能说笑的?”

 “爹,是您先跟儿子说笑的!”

 “你……”朱咸铭想了想,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

 “爹,新军表现如何,到底成与不成,儿子总得去看看!”

 “此事关系着您的伟业,如您所说儿子享受了皇家尊荣,总得多做些贡献才是!”

 对于朱景洪去不去西北,朱咸铭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因为通盘来讲这确实很“出格”。

 “你先去过你娘那一关吧!”

 言罢,朱咸铭就不再多说,朱景洪便只当他是默许了。

 于是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就成了如何让皇后同意。

 相比于金陵,西北条件无疑要苦得多,要让皇后允准确实很不容易。

 且说朱景洪送皇帝回了皇宫,自己就直接回了王府,并没有急着去皇后处。

 这件事要周密计划,他打算回去先跟宝钗商量,夫妻二人一起把事给办成。

 然而朱景洪才到府,邓安就找上他禀告了情况。

 “你是说……北静王水溶,亲自去参与了路祭?”朱景洪深感诧异。

 “奴才也觉得奇怪,按理来说他不该去!”

 能识别出此事反常,并将消息主动报给朱景洪,这就是邓安存在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