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老十三,你藏得挺深啊!

 别看皇帝对朱景洪严苛,但他是正儿八经的明白人。

 通过金陵发生的那些事,他已转变对儿子的看法,知道这厮真有奇思妙想,而且是很可能成事的那种。

 所以此刻,即便脸上看起来很不高兴,其实朱咸铭很期待朱景洪接下来的话。

 “爹,阁老们有展示钱粮军械,有演武震慑人心……儿子却以为,这事儿咱可以揉到一起办!”

 果然有点儿意思,于是朱咸铭问道:“如何一起办?”

 “那就是既展示军队,也展示军械钱粮!”

 听到朱景洪这废话,朱咸铭冷声道:“你如果是来饶舌的,朕不介意再给你加二十廷杖!”

 “儿子的意思是……阅兵!”

 听到这里,三位阁臣都笑了起来,只听陈锦昀道:“十三爷,上万人演武便已不恰当,你还要动用十几万人校阅?”

 迎着老爹不善的目光,朱景洪当即道:“我可没要用十几万人,在我看来……两三千人也就够了!”

 “两三千人?这么少反倒弱了气势!”谢长恩摇了摇头,暗道果然是孩子妄言。

 “谢阁老,难道伱没听过……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谁两三千人,就一定比不过两三万人?”

 且不朱景洪的计策如何,只看他与几位阁臣据理力争的样子,在朱咸铭看来就已强过太子许多。

 没错,太子不在也受了无妄之灾,此刻被朱咸铭鄙夷了一番。

 止住众人诘问,朱咸铭直接问道:“你直接,这两三千人你要如何阅兵!”

 “爹……据儿子所知,我大明现有轻重骑兵,有炮兵步兵,其中步兵又分铳兵、弩兵、重步兵,其中重步兵又分……”

 朱景洪前身好武,对这些知识了如指掌,此刻起来亦是滔滔不绝。

 “行了行了,捡要紧的!”

 “儿子的意思是,每个兵种选两三百人,用最好的铠甲和兵器武装,以最严整的军容训练,以此展示我大明强盛之军威!”

 朱景洪想出这样的办法,完全是借鉴前世的阅兵,用最好的兵器最强的军容,以点带面展现大明之强盛。

 朱咸铭是马上皇帝,大致就明白了朱景洪的意思,紧接着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你所谓的严整军容是什么样子?”

 朱景洪坦然答道:“军队最首要是令行禁止,儿子打算将十人、百人、千人,训练到进退行止犹如一人!”

 “犹如一人?”朱咸铭若有所思。

 “众志成城,便有排山倒海,虽只两三千人,也绝不弱于三五万人!”

 听了朱景洪慷慨陈词,朱咸铭冷声问道:“你的千人如一人,听起来虽新奇,做到却奇难……你能行吗?”

 “爹,儿子虽读书没分,可对武事却极有想法,儿子愿立下军令状!”

 这一点嘛,朱咸铭着实不太好否定,毕竟金陵剿倭干净利落,朱景洪确实证明了自己。

 “诸位阁老,你们怎么看?”

 三位阁臣怎么看,当然取决于皇帝的态度。

 此时皇帝明显意动,加之这样的方案确实折中,众人也没太大动力反驳。

 事实上,通过某种方法震慑列国使臣,本身他们就不太赞同,读书人讲究的是大势与正道。

 “臣无异议,恭请陛下圣裁!”

 “臣……也无异议!”

 虽然众人均无异议,但军国大事毕竟儿戏不得,于是朱咸铭开口道:“那就明军议时,再令众将公议!”

 明的军事会议,早在几前就已定好,专门为商讨西北局势而组织,但也可临时增加议题。

 虽然朱咸铭觉得有意思,但他是个谨慎且开明的人,更愿意听听下面将领的看法。

 “老十三!”

 “儿臣在!”朱景洪极为恭敬,已准备好了承担重任。

 “你回去写个草案,把你练兵的法子理出来,明日军议讲于众将!”

 “儿臣领旨!”

 见此一幕,三位阁臣心情复杂,只因他们想得很远。

 如今睿王与太子争斗,已经闹得朝廷不安宁,眼下朱景洪又开始领差事,在他们看来往后变数就更大了。

 但还是那句话,对皇室内部的事他们不会掺和,皇帝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吧!

 事情议到这里,就没朱景洪什么事了,于是他主动退出了大殿,几位阁臣则留下继续议事。

 出了乾清门,朱景洪顿时露出笑容,他都没想到这事儿能成。

 可既然机会来了,他就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