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兄弟分家【求订阅】

 经委的订单,李云海做得异常顺利。

 他在合同上说40天交付,实际上只用了12天就完成了订单。

 刨除成本、税收、送礼打点的钱之外,建工局和经委这两个订单,李云海总共赚到了4600万人民币!

 李云海前后采购了30台hp101的折叠计算机,全部送了出去。

 这种折叠计算机,售价五万五千块钱一台,是四海商店售价最昂贵的一款机型。

 因为其简便易携带的外观,强劲的性能,不菲的售价,拿到这种礼物的人,也觉得倍有面子。

 30台机子,总价值达到了165万!

 这也足见李云海是个有大手笔的人,也是个舍得的人。

 因为这两个订单,都是大单位的采购,摆在明面上的,盯着的人很多。

 李云海给私人回扣肯定不合适。

 林芝用粉拳轻轻捶他:“我不嫁给你,我跟你在干嘛呢?玩呢?”

 李云海虽然请了县建工局的施工队,但还是要请小工的,人多力量大嘛!

 “哥!”李云山却发言了,嗫嚅着说道,“家里只有这么一块宅基地,你一个人全部建了,我和老四以后怎么办?你要讨堂客,我们将来也要讨堂客的!”

 张屠夫一脸见过世面的说道:“县长坐的是洋汽车!可不是小货车。国产的小货车才几个钱?北金130轻卡,才卖一万八千块钱,东风140也只卖三万多块钱!一辆桑塔纳,就要卖十几、二十万呢!而且有钱都买不到!小汽车属于国家分配的物资。”

 自从上次李云海骑着摩托车,带回来4万块钱以后,李德明两口子,对这个大儿子赚钱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知。

 李德明吸着烟,眉毛拧成了一团。

 李云海心想,就凭你小子,三十年以后,你也赚不到盖房子的钱!

 林芝安静的坐在一边,既惊讶又新奇的看着李家人争家产、分宅基地。她当然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所以很想知道,李云海要怎么样处理这样的事?

 李德明指着老三,大声骂道:“你才多大的人?你懂个屁?你给我闭嘴!”

 说到底就是利益的平衡术。

 而且村里翻建房屋这么大的事,需要协调到方方面面,他花几个工钱,请了人家的劳动力来做事,这家人对你家翻建新屋,也就会大开绿灯,持支持态度。

 李云海也不生气,很平淡的说道:“那好吧,我们现在就把宅基地分一分?爸,你来分吧!”

 吃过饭,李云海把家里人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建新屋的事。

 “老三,”李云海沉声说道,“我盖大房子,并不是想一个人独占,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三兄弟,以后没有必要分家,我建好房子以后,大家都可以住。”

 李云海特意挑这个日子回来的,这样亲人都在家里,可以一家团聚,也可以更好的商量建房屋的事情。

 李云海只是笑,下了车以后,先拿出烟来,给每个村民发了一轮。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大搞建设,开红砖厂的个体户、乡镇企业特别多,很多人都靠这个买卖赚到了钱。

 西北大地尚且上演了这样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

 没想到老三会跳出来反对!

 但谁都明白,李云海玩的不过是文字游戏,有借,不用还。

 第二次是骑摩托车。

 第二天早上,李云海喊上庄勇,由他开车回家。

 建工局的黄玉才同志,已经帮李云海设计出农家别墅的图纸。

 李德明沉着的说道:“没有意见!你出钱给家里翻建新屋,我们白白享你的福,能有什么意见?”

 全国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700多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超过8000万人。

 毕业以后,李云海回过三次家。

 李云海喊了本家的几个年轻后生,一起把拖回来的货搬进自己家里。

 李云海对村里人家,了如指掌,一般来说,请人做事,都是先请本生产队的人,人数不够再请其他生产队的劳动力。

 老四还不到13岁,刚上初一,他明显没有三哥这么懂事,一脸的茫然,哦了一声:“我听爸爸的!”

 老三这个年纪,说不懂事吧,又懂一点事了,说懂事吧,又不完全明白事理,最容易被人教唆当枪使。

 也就是正大光明的给采购单位送上折叠计算机当回礼。

 李云海说,等我们从家里回来,我就带你去花城。

 张屠夫涨红了脸,撇过头去。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