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仪再次给七皇子写信的时候,着重告诉他,若是碰到皇上,要表现得胆小怕事,难成大器的样子。

 皇帝的几个儿子都不行,若是发现李景熠的潜力,即使再讨厌他,皇帝也有可能留下他。但若是那样的话,到时候李景熠就是个靶子,其他几位皇子都会针对他,直到他死或者残的没办法争皇位。

 而李景熠孤山一人,没有任何势力,根本就不是那些皇子的对手。你说永宁侯府和唐国公府,甚至齐良生会帮他,那就是多想了。他们顺手帮一把可以,但让他们真正地卷进皇子之间的争斗,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的。

 现在他们要地位有地位,要权利有权利,干嘛去趟那蹚浑水?

 皇宫中的李景熠,看完信后,一个人坐在烛光下沉默。房间很空旷,外边的院子也很空旷,甚至院子外边也是如此。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四岁待到了十二岁,没人问没人管。

 他不知道当初害他母妃的人,如此做意欲何为,若真的狠绝的话,不是应该斩草除根吗?而他的父皇真的把他忘得干干净净吗?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曾经他还那么高兴地抱着他喊皇儿,怎么就说忘就忘了呢?

 这样的问题,他问过永宁侯夫人。永宁侯夫人跟他说,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情,你没办法改变,也改变不了,倒不如不去想。若是真的想知道答案,就让自己强大,强大到你问他们,他们就必须说实话的时候,问一问他们就是。

 永宁侯夫人还说,通向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条,这条路不通换一条就是。他现在就是要换一条路了,只是要抛却生身父亲,成为别人的儿子。但那个人,早就把他忘了,他也没有好留恋的。

 至于隐忍,装胆小懦弱,他会的。

 ……

 这日,皇上闲暇,叫几位阁臣去聊天,齐良生就在其中。皇帝这人,好面子,也好附庸风雅。即使是阁臣,也要投其所好。

 既然不是谈政事,就有人开头谈起了诗文,皇帝果然很高兴。能进内阁的人,都是在科举中杀出重围的,舞文弄墨绝对不在话下。

 聊了一会儿,齐良生说:“说起梅花,臣想起逍遥王爷曾吟过一首梅花诗。”

 然后齐良生把那首诗吟诵了出来,皇帝听后一脸怀念,还叹口气道:“承允自小聪慧,七八岁就能赋诗了。先皇甚是喜爱,见他如此聪慧,就想着重培养。谁知,他只喜爱诗文作画和享乐。先皇去的时候,亲口跟朕说,要照顾好承允,谁知却…”

 皇帝重重地叹息一声。

 几位大臣脸上也都带了沉痛,齐良生说:“可惜王爷也没有留个后。”

 皇上又叹口气,“前些日子,朕说从宗室选个孩子过继给承允,也算是有个后。太妃说想一想。”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一位阁臣说,另外两个也跟着附和。

 “回头朕再问问太妃。”皇帝道。

 “皇上和王爷兄弟情深啊!”一位阁臣道。

 皇帝摆手,“承允比朕年岁上小上许多,他也是朕看着长大的。”

 “皇上心慈啊!”

 “皇上与王爷兄弟情深!”

 ……

 几位阁臣你一句我一句的马屁,皇帝心里很舒服,同时想着,一定挑个好的过继给逍遥王。

 等几位阁臣离开后,他就让蕉康盛去逍遥王府请太妃进宫。

 太妃明白,是唐书仪他们已经开始运作了,就随着蕉康盛一起进宫。但到了御书房门口,小太监道:“端亲王和端亲王妃在里面。”

 蕉康盛脸上带了了然,然后叹口气道:“佳宁郡主姐弟不容易啊!”

 太妃一听,就知道里面有故事,问:“怎么如此说?”

 蕉康盛走进太妃一些,弯着腰低声讲了,佳宁郡主姐弟进宫告状的事情。先端亲王妃与他有恩,他自然不会帮着现在的端亲王妃。

 太妃听后点了下头,说了去挺可怜的,再没有其他。端亲王府跟她没有关系,佳宁郡主姐弟跟她也没有关系。生在皇室、权贵之家,这样的事情多得是,只看谁的手段高,最后能赢了。

 焦康盛也没指望太妃能说什么,他弯腰又道:“太妃稍等,奴才进去给皇上禀报您来了。”

 太妃点头,焦康盛迈腿进了御书房。里面皇帝脸上带着怒色,端亲王夫妻跪在地上。旁边还跪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童,那男童虽然低着头,但浑身透露着倔强。

 瞟了他们一眼,焦康盛弓着腰到皇帝跟前小声道:“太妃到了。”

 皇帝收敛了脸上的怒气,道:“请太妃进来。”

 焦康盛应了一声,悄声出去,皇帝看着端亲王一家道:“你们也起吧。”

 端亲王起身,然后扶着弱柳扶风、娇娇艳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