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威尔博士加入天华的第一台手术,患者还是曾经的神外主任单振宇。

 尽管没有过多的宣传,但神外圈内一直关注这台手术。

 手术没有对外直播,但吸引了不少院内大佬观摩。

 至于那些级别不够的年轻医生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观摩区。

 “老单,人不错,当年帮过我很多忙。之前听说他得了帕金森,我太震惊了。希望做完这个手术之后,他能够恢复不少。”

 “帕金森是不死癌症,即使安装了脑起搏器,也只能缓解吧?”

 “现在国际上最顶尖的脑起搏器已经非常厉害了,继续从事主刀或者很难,但至少可以延长寿命。”

 “医学的价值就是让病人有机会与时间赛跑。十年、二十年之后,说不定不死癌症就被攻克了。前提是你能活到那个时候。”

 赵原站在手术台近处,观察威尔的操作。

 威尔能成为脑起搏器领域的顶级专家,自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手术很熟练。

 其次,拥有最厉害的脑起搏器。

 最后,他对脑起搏器的理解很深刻。

 知道什么样的参数,对病人最合适。

 脑起搏器置入手术,又叫做dbs,是微创手术!

 最大的风险是电极植入引起的脑出血。

 电极植入大脑中特定的神经核,使其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电脉冲,从而达到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脑起搏器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最小的手术,当然,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

 比如在穿刺过程中出血,会引起偏瘫和失语症,但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一般不会超过1%。

 另外,机器会一定几率出现排异、感染、断线、短路等现象。

 而机器在调试过程中也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麻木、说话困难、行走困难等等,但调试引发的并发症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改善。

 作为神经外科的顶级专家,单振宇自然知道这个手术的利弊和风险。

 他的排斥主要是对新技术的抵触。

 正常人会觉得在脑袋里安装一个电子元件,是一个特别疯狂的事情。

 其实换个角度,当人类在体内装上心脏起搏器的时候,这个趋势已不可避免。

 既然能在心脏安装起搏器,那么在脑子里安装起搏器,也就合情合理了。

 以威尔博士的水平,这种手术根本不可能出现问题。

 赵原稍微观察了一下,就知道怎么操作了。

 赵原如今在神经外科会观摩诸多手术,看似是站台,更多的是学习。

 比如唐金的那些术式,基本上都被赵原学得差不多了。

 表面来看,唐金跟赵原学习了筷子手法等新技术,但谁是真正的赢家,还真不一定。

 无论唐金还是威尔都是国际成名已久的顶级专家,他们对人脑的了解,已经到了一种很深的境界。

 赵原每次观察他们手术,都有很多的收获。

 随着华国步入老年化社会,帕金森已经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中老年常见病。

 帕金森患者已超三百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预计再过五年左右,患病人数将达到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患病人数的一半。

 进口脑起搏器的费用较高,单侧15万,双侧可充电30万。

 国产脑起搏器单侧植入约9万,双侧植入约17万元。

 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非常高昂的费用,因此很多人宁愿药物治疗,也舍不得手术介入。

 科技飞速地发展,手术好像越来越朝着精细化发展,特别是欧美医疗系统,对学科越分越细。

 可紧接着,随着生物分子科技、ai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专业又开始出现不少的分支。

 总而言之,医学开始变得越来越难。

 作为一个医生,不仅要专注于技术本身,还得接触更多的知识。

 赵原拜入竺海霞门下,看似暂时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赵原在这段时间接触的信息量很大,这些信息让他的视野更为开阔。

 对医学的探索,并不是术式越难越有价值。

 而是用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利用技术将术式简化,降低病人的创伤,才是目标。

 至于与人工智能融合越来越紧密的脑起搏器,赵原觉得这是天华神经外科突破的方向之一。

 第一,可以让华国更多的帕金森患者接受dbs治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