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离急诊外科,进入神经外科,工作节奏有变化。

 赵原有时间回家过年了。

 除夕大年初一这两天,作为主任,赵原必须得值班。

 初二之后,赵原可以让唐金来值班。

 反正老外没有过春节的习惯。

 尽管距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室气氛挺不错。

 最近这两个月,科室的病人明显增加,业绩自然也是飙升。

 这一切都体现在工资上,大家的收入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且,根据孙良口中散播出来的消息,明年神经外科要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科室要增加两个与国际接轨的超一流手术室。

 一旦手术室落成,唐金就可以展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

 届时科室的医生都可以跟着唐金学习。

 大家能清晰地感受到,神经外科与数月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年轻的住院医更加刻苦。

 主治以上的医生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技术提升。

 这是一种很好的势头。

 其次就是大家觉得科室地位提升了。

 神经外科之前在众多科室当中属于那种不太起眼的角色,因此医生也没有太多的存在感,跟胸心外科、血液科那种院士科室相比,根本没有存在感。

 所以住院医定岗神经外科有种被发配边疆的感觉。

 如今不一样了。

 首先,神经外科的主任变为赵原。

 赵原是常院长最看好的青年医生,跟着赵原混,以后肯定有诸多好处。

 其次,神经外科已经改变定位,立足粤省,走向世界。

 底气来自唐金。

 唐金的治疗团队已经陆续抵华,他们还带来了不少外国患者。

 尽管那些患者来自欧美,但涉及神经外科的疾病,情愿多费点事儿,也要找到信得过的专家治疗。

 治疗团队的外国医生跟华国医生相处得也挺融洽。

 如今的华国跟以前不一样,真正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会发现生活比在欧美国家更加便捷。

 比如交通,咱们的高铁系统很是快捷。

 比如支付,带个手机就可以享受任何服务。

 当然,能留住这些老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薪资待遇。

 天华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宿,至于薪资方面也按照以前收入进行百分之十左右的上调。

 有人要说了,为什么要对外国人区别对待。

 做人要有格局。

 如果几个人的到来,能让神经外科突飞猛进。

 一点投入,算得了什么?

 何况人家本来就自带客源,天华不需要补贴,只是少挣点而已。

 ……

 得到儿子回来过年的在消息,萧玉凝和赵匡书特别开心。

 萧玉凝旁敲侧击赵原是否一个人回来。

 赵原明白萧玉凝的意思,笑着说,“让你失望了。”

 萧玉凝皱眉,开始念叨,“你胡叔叔家的小孩去年都生二胎了,他比你还小一岁。”

 赵原哑然失笑,“我才二十六,男人到了三十,工作稳定才适合谈恋爱。不然,现在谈了也不稳定。”

 萧玉凝不悦道,“过完年你就二十七了。反正你要赶紧定定心,我不怕你找不到媳妇,怕你心变野了。”

 赵原暗忖知子莫若母,连忙转移话题,“我在网上订了一台滚筒洗衣机,家里洗衣机还是十几年前的,声音特别大。我买的这个洗衣机是静音的。”

 萧玉凝皱眉,“将就一下,还可以用,没必要太浪费。”

 赵原笑着说,“别泼凉水嘛。过年发奖金,我要表达一下孝心。”

 萧玉凝试探道,“奖金发了多少?”

 赵原没有明说,笑着说,“差不多八位数。”

 算上前往麦国的收入,赵原现在账户上已经有这么多了。

 萧玉凝眉头微皱,“多少?”

 赵原再次强调,“八位数!”

 萧玉凝难以置信,“怎么这么多?你没乱来吧?”

 赵原耐心解释,“我之前不是去麦国参加会诊了吗?那次手术成功之后,得到一笔不错的酬劳,加上固定工资,和其他一些费用,刚过八位数。”

 萧玉凝沉默数秒,“你这个赚钱的速度有点太吓人了。自己一定要把控好心态,有钱了,千万不能飘。”

 赵原挠头,“我真心没飘啊!否则,不会给你买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