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并非一朝一夕,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地震与洪涝不一样。

 洪水肆虐之下,要么获救,要么就没了。

 但地震除了造成死亡之外,还会造成支离破碎的持续伤害。

 有人没了胳膊,有人没了脚。

 有人一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有人要装上义肢。

 医生并非不想让伤员有一个完美的身体,但受到种种限制,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

 这种限制,一方面是因为时间,另一方面则限于技术。

 被挖掘出来的人,受伤已经超过两天,这种情况下,即使能挖掘出伤肢,但一般都已经坏死,只能做截肢处理。

 没办法,活下来更加重要。

 不过,如今有一个消息在二级站点传开,让这些伤残灾民多了希望。

 “你知道吗?这边来了一个超级厉害的医生,大腿断了一天多,还能给你按上。”

 “真的吗?如果他早点来,那我的手掌岂不是也有机会按上去了?”

 “你的手掌都被砸烂了,怎么安上去啊?如果没被压碎了,或许还有机会。”

 “刚才我看到一个孩子被送进去了,胳膊跟身体分家了,太可怜了。”

 “像我们这个年纪,缺胳膊少腿也无所谓,反正没几年活了。那可是个孩子,断了一只胳膊,以后怎么工作,怎么谈恋爱。”

 病区的老百姓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尽管话题还是很压抑,但心情美好了不少。

 他们看到熟人离去,但也看到亲人获救。

 一边骂着没长心的贼老天,一边赞叹国家的支援真的快。

 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带来了消息。

 “你们知道吗?刚才送进去抢救的孩子,胳膊被接上了。据说当场就能抓东西了。”

 “真的吗?不是说胳膊的骨头被石头压碎了吗?”

 “这怎么能有假?刚才有媒体直接报道了。孩子很清醒,好像正在直播呢,可以用手机看一下。”

 众人将信将疑,点开了手机上的直播软件。

 漂亮的女记者拿着话筒,语气带着一丝喜悦。

 “各位观众,大家特别关心那个淡定男孩。

 他被救出来的时候,脸上没有恐惧,没有慌张,而是很冷静地感谢我们的战士。

 当时他的胳膊断了,从前方直接送到了二级站点进行救治。

 刚刚手术结束,我们从医务人员口中得知,男孩的胳膊已经被续接上了,等休养一段时间,跟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下面我带着大家去看看他。”

 男孩看到记者走入病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女记者问道,“你现在感觉如何?”

 男孩道,“很痛,尤其是胳膊。”

 女记者又问,“因为你的胳膊之前断了,现在被接上了。”

 男孩很平静的情绪,突然变得激动起来,“请你们救救我的爷爷奶奶。别人都说他们不在了,我不相信,请你们一定要救救他们。”

 女记者微微一怔,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采访,好像有点残忍。

 “请放心,他们会没事的。”

 离开病房,女记者躲着镜头,偷偷抹着泪。

 她其实早就调查过男孩家里的情况。

 男孩是个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一起过。

 父母在外地打工。

 他们家所在的那个村庄,受灾特别严重,当时爷爷奶奶正在喂猪,没能跑出来。

 很多人觉得记者的采访水平有问题。

 其实也不能怪记者。

 如今灾区的百姓心情压抑,全国人民内心悲痛,作为新闻工作者,要用一些故事引导大家积极乐观。

 女记者也就二十来岁,这几天见过堆积如山的尸体。

 此次救灾的经历,对她而言,也是难以忘记的梦魇。

 余林栋对骨科有了新的看法。

 骨科手术在外科当中属于相对粗糙的学科,甚至被誉为木匠活,从工具就能看出来了,凿斧锯一应俱全。

 尤其是在灾情到来的时候,大部分都会以救命为原则,至于处理手段不会那么细致。

 但,从天华来的赵医生不一样。

 他的手术做得非常的用心。

 倘若有能接上的可能,他都会想尽办法续接。

 当然,也会遇到没办法的。

 这个时候他会同样下工夫,截肢手术会做得特别的谨慎。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