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原总体思路是,采用神经内镜的方式摘除病人脑部的肿瘤。

 与显微镜相比,内镜手术创伤小,视野更清晰,显露范围更广泛,能够近距离观察病变,手术操作精确、细致,大大减轻了手术损伤,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疗效。

 而且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当然,再好的技术也会存在风险。

 手术视野位置深,手术空间狭小。

 硬性内镜在术野中移动很容易造成邻近的血管、神经损伤。

 尤其是当使用有角度的内镜时,监视器上显示的为内镜侧方的图像,更易引起副损伤。

 另外就是出现意外之后,容错率降低。

 术区有较多出血时,处理较困难,因而要求术者对于相关解剖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接受过良好的内镜操作训练。

 最后就是对团队协作的要求极高,需要对材料力学、组织工程、神经解剖学科涉猎,复合型团队才能完成神经内镜下的微创手术。

 与术前的影像评估结果相符,患者脑部的肿瘤被精确锁定。

 手术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非常谨慎,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引发患者大出血,从而危及生命。

 直播间的人数在不断增长。

 发表评论的人数也在增加。

 “筷子手法果然有点意思,比起常见的手法,更加高效,可以很好地控制器械。”

 “赵原的原位骨瓣术依然是一绝。目前国际上不少团队已经开始研究这个技术,但能够熟练使用这个技术的团队少之又少。”

 “让人吃惊,病人明明有手术禁忌症,但生命体征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那是因为创伤很小,留意画面中操作的效率,没有任何瑕疵。”

 王恩麟坐在电脑前观看直播。

 赵原的执行力太强了。

 每个步骤都跟原定的计划完全一样。

 至于节奏也在掌控之中。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一目了然。

 但,越是简单清晰,越证明术者水平之高。

 王恩麟必须得承认,赵原在神外的技术上已经展现出了碾压同级的表现。

 当今国内神经外科,唯一能与赵原媲美的,唯有程教授了。

 至于王恩麟自己估计也比不上赵原。

 当然,神经外科当下比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有辅助系统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王恩麟的优势在于术前诊断,在这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赵原这台手术做得如此顺利,与王恩麟提供了诊断辅助系统,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有关。

 脑外的手术,做起来特别枯燥,就跟小学生谈恋爱,这个不能动,那处不能碰,只能递纸条,倘若有什么坏心思,直接跟老师与家长告状。

 在有限的空间里,赵原闪转腾挪,半个小时的时间,仿佛过了很久一般。

 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手指也到了极限。

 终于,镜头画面停止。

 赵原深吸一口气,抵达病灶位置。

 这个时候开始清理肿瘤。

 一分钟,两分钟。

 有组织陆续被取出来。

 “他做到了,让人难以想象,明明有手术禁忌症,但为什么还能做得如此稳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看到镜头前的成功,不知道人家私下做出了多少努力。”

 评论区的黑粉开始自闭了。

 为什么付费看直播?

 那是等待手术失败的那一刻,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对赵原的不满。

 手术成功,关键是漂亮得一塌糊涂。

 那种感觉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一部分本来对赵原持有敌对态度的人,因为赵原的精彩表现,改变了想法。

 “其实赵原的手术水平没话说。”

 “虽然这家伙爱慕虚荣,喜欢炒作自己,但他的实力不容否认。”

 王恩麟松了口气,赵原终究还是顶住了压力,通过一次风险系数极大的手术,彻底稳住了阵脚。

 他也在关注东区分院肿瘤科存在问题的事件。

 他也在为赵原担心,会不会因为此事卷入风波。

 赵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外界。

 东区分院虽然因为管理疏忽出现了问题,但他们整改的态度是端正的。

 以后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