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之前,李贤将一个课件发给赵原。

 赵原看了之后,提出修改意见。

 不久前,钱郁提议,请赵原给省医师协会的胸外分会的会员做一次专题演讲。

 此事赵原转交给李贤来应对。

 倒不是赵原的架子大,主要是因为分身乏术。

 李贤如今在无管技术上投入了不少心力,论实力而言,仅次于自己,放在全国的话,绝对前五的水平。

 他的团队专攻这个课题,案例积累的比较多。

 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才需要赵原出手。

 李贤有资格站在人前分享该技术目前取得的成绩。

 目前,无管技术的推广在全国开展得不错,但在粤省的发展却是没有达到预期。

 尽管白云也是公认的大型城市,但在医疗这一块,与燕京和云海比略有不足。

 天华医院的覆盖范围以粤省,有义务更有必要将研发的技术在区域内进行推广。

 赵原虽然名义上还兼任双科室主任,但胸心外科目前实际的负责人是李贤。

 外界对李贤的评价有所改变。

 这两年他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以前李贤主要将精力放在业务上,所以对管理职能无欲无求。

 但现在李贤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管理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帮赵原分散压力。

 李贤认真阅读了赵原给自己的修改意见,随后露出心服口服的赞叹之色。

 李贤此生尤为佩服两人。

 其一是恩师江老院士,其二便是赵原。

 起初,李贤将赵原视作后起之秀,但不知不觉,李贤将赵原比肩恩师。

 在赵原的身上经常可以看到恩师的影子,让李贤甚至怀疑,赵原是不是恩师投胎转世。

 天华胸心外科已经举办多期关于无管技术的培训授课。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

 这种授课模式对天华有很好的帮助。

 其一,培训收取费用。

 其二,多了一群免费劳动力。

 其三,长期以往,等学员成长起来,也会变成资源。

 ……

 赵原将全国巡回手术的行程安排在周六与周日。

 其他时间还需要处理医院的各项事务。

 最近这段时间流感变得严重,医院不少医生都受到影响,戴着口罩,拖着病体上班。

 医院变得有名之后,也有一定的弊端,大家一股脑地朝东区分院跑。

 按照医院原本的人手,正常接诊三班倒是可以的,但流感爆发后,病人变多,人手瞬间就不够用了。

 作为院长,赵原责无旁贷,必须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人手的问题,赵原跟总院申请了一些人员。

 以前总院才不管你分院的死活,即使增援也只会给你安排一些年轻的住院医或者实习的医学生,主治医生那是医院体系的骨干力量,不可能给下级单位增派的。

 但今年不一样,来了七八个主治医生,瞬间就控制了局面。

 这些主治医生都是主动打申请过来的,大家知道,都是冲着赵原的人格魅力。

 其次是药物的问题。

 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就三种。

 第一种,广谱抗病毒,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第二种,抗rna药物。

 第三种,抗dna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在面对流感的时候,第二种药物效果较为明显。

 华国对于抗生素的管理,并不健全。

 无药可用,才上双刃剑激素类药物。

 正常感冒咳嗽直接上头孢克圬之类的药物并不正确。

 抗生素和产品升级一样,一旦第一级别的药物使用无效后,只能使用第二级别的药物。

 很多患者在地方医院或者社区门诊用药不规范,长期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跨越式变异,结果到了三甲医院,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无药可治。

 赵原来到病区,咳嗽声不绝于耳,患者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倒不是年轻人免疫,而是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工作,没办法将时间花在医院,只能带病上班,唯有扛不住的时候,才会请假。

 赵原跟几个主任医师商讨了一下情况。

 遇到这种大规模流行疾病,医院是要进行针对性研究的,什么阶段用什么药物,什么情况可以点滴,什么情况可以建议病人在药房拿替代性的药物,都有一个标准型的东西。

 疾病致死率不高,但不能轻视,如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