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急诊外科的手术室,始终保持一股压抑的气氛。

 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表情都很严肃。

 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死亡,让他们如临大敌,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感到快乐的地方。

 然而,就是这么一批人,他们与死亡斗争,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病魔,为病人争取一线生机。

 2号手术室内,正在进行一台“无人区”手术。

 负责手术的团队是治疗四组,主刀医生是四组的资深主治王浓。

 王浓跟邓云伦差不多时间进入天华,两人的关系不错。

 但随着邓云伦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担任三组治疗组长,他与邓云伦的关系产生了距离。

 人都有胜负心。

 王浓觉得自己的水平不比同龄的任何人差,邓云伦走到自己的前面,心里也憋了股气。

 数月前,急诊外科开始针对所有人进行无人区手术培训。

 王浓在这个上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练习汤法基本功,以至于刚结婚的妻子以为王浓外面有人,专门找到医院核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

 王浓的经验加上刻苦,使得他在汤法的研究上,明显要超过其他人。

 这段时间他做了十多台汤法,已经培养出了自信。

 眼前这台手术的患者,右手的三根手指被切断,送到医院时,只带来了两根手指,其余一根据说被一只流浪狗叼走,没有走到。

 王浓需要对其中两根手指进行汤法。

 尽管对他而言,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他的神情很紧张。

 因为这是一台观摩手术,隔着一道玻璃窗户,站着一群同事,他们拿着笔和本子,正在详细记录手术的细节,稍微有一点失误,可能会放大。

 赵原站在邓云伦的身侧,目光锁定手术台,仔细观察王浓的每个操作,随时记录一些心得。

 王浓的手术完成得很快,等他做完手术,谢长天组织讨论会。

 每个人对王浓的手术进行评价,听上去有些严苛,但这是帮助医生提高水平的办法。

 一个医生想要将刚掌握的手术做得完美,必须要把所有的细节揉碎、嚼烂!

 这是天华急诊外科一贯的模式。

 谢长天、童政等几个治疗组长先进行评点,等副主任、主任说完之后,谢长天将话筒放在赵原的面前,暗示他来说几句。

 赵原没有推辞,拿出笔记本,将记录的细节逐一交代。

 其中他重点讲到“滑车”的处理。

 手指滑车关节又名屈戌关节,一骨关节头呈滑车状,另一骨有相应的关节窝,通常只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

 “王医生的基本功很扎实,所有的操作都很专业,唯一略有不足的是,在滑车的处理上有些保守。”

 王浓知道赵原的水平,尽管他年纪不大,但是急外乃至天华最好的手部外科医生。

 培训资料和手术方案都是以赵原提供的思路作为基础。

 说句毫不夸张,赵原是急外手部手术的发起者。

 王浓的性格比较孤傲,若是换做其他资历浅的人对自己评头论足,早就甩脸子了。

 他此刻却是异常的虚心。

 “还请赵医生指正。”

 赵原点头,将本子递给王浓,“这个患者要进行滑车切开术,可以有效减少站连发生。当然,虽然没做滑车切开,手术还是很完整的。”

 王浓听到此处,眼睛泛出豁然开朗之色。

 a2滑车附着在指骨之上,是控制手运动的关键部位。

 由于发生粘连的几率是其它部位的数倍,所以它常常成为手功能修复的败笔,是困扰世界手外科专家的最大难题。

 各国手外科权威试图用各种新方法破解难题,可是数十载未见成效,所有的教科书和手外科权威都认为不能切开滑车,认为切开会破环结构影响肌腱功能。

 而,滑车切开术提出的“切开三分之二的滑车”,颠覆了惯性思维。

 这一术式不仅对肌腱活动度没有任何影响,而且为修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可以有效减少了粘连发生。

 说得简单一点。

 赵原提出的细节建议,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随后赵原又将其他一些观点拿出来跟所有人分享。

 比如在切开的时候,选择角度的问题,王浓选择的角度略调整五度将会更利于分离。

 其次是缝合……

 通过王浓的这台手术,赵原发散思维,至少讲述了五台手术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