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峰会除了国内专家之外,还邀请了国际上知名的专家。

 这些外国专家不是第一次来华国,对华国当今的医学水平亦有深刻认知,以前带有不屑,如今必须重视起来了。

 这几年华国医学尤其是医生的进步让人感触颇深,以前很小的手术,对他们而言都是很大的难题,但现在突然出现大批能做基础手术的华国医生,在高难度疾病的研究上,华国医生也有与他们平等交流的机会。

 很难想象,几百年的沉淀被华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追上了。

 如今他们来到华国,少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多了一些借鉴取经的心态。

 尤其是在腹腔镜机器人技术上,华国医生有不少已经走到世界前列,曹明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省人民医院的机器人手术室,设备全部都是器械商赠送的。

 关键是,要优先提供最新款,器械每次迭代、升级,都需曹明磊建议。

 机器人和辅助设备的价格价值不菲也就罢了,器械商还得给曹明磊股权分红。

 当然,曹明磊参与的这些机器人项目都是国产器械商研发的,尽管在精细程度上比国外最顶尖的设备要略逊一筹,但完成多次迭代后,与顶尖设备距离不大,但在价格上至少要便宜一倍,对国内患者而言是福音。

 此次峰会的赞助商是这家器械商,表面看是一家很普通的医疗企业,但背后有红色资本,峰会的主题是“未来、科技、ai、机器人”。

 赵原解读之后发现这家器械商有清晰的思路。

 他们此次并非针对普外医生,邀请了很多学科的医生,这是在下一步更大的棋,希望能将机器人技术广泛运用到多外科之中。

 让机器人应用到其他外科,这就需要其他外科领域的顶尖高手加入其中,一起制定机器人操作的流程标准,还需帮助机器人迭代。

 他们试图将当前最热门的ai融入到器械当中去。

 目前来说,ai难以代替人类医生,但它用在作为手术助手的机器人手臂上,能有一些不错的表现。

 在手术的前、中、后期的许多核心决策都需要医生结合经验、学识、患者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给出,但手术中的很多步骤是可以利用ai进行辅助、简化。

 赵原从这个峰会接触到了不少新鲜的元素,也找到了更为开阔的前景方向。

 从个人的技术来说,赵原目前已经达到了巅峰水平。

 不仅是胸外、神经外科,其他外科手术都做到极致。

 所以赵原一度处于迷茫期,自己该如何突破瓶颈。

 如今他找到了方向。

 医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突破。

 他必须要承认,技术的浪潮到来,要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曹明磊的示范手术开始。

 大家惊讶地发现赵原站在助手的位置上。

 “曹院士竟然带着赵原做示范手术。”

 “赵原还真是八爪鱼啊,什么手术都想要尝试一下。”

 “赵原接触机器人手术,这在释放信号,下一步他很有可能要钻研这个领域。”

 国产器械商的代表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当他看到这一幕的瞬间,立即喊来助手,命令道,“等手术结束之后要立即跟赵原联系,邀请他加入我司的专家合作计划。”

 其他参会的器械商本来就是过来走个形式,毕竟是别人的主场,但这一刻开始有所行动。

 “国际峰会出现了变化,天华赵原作为一助参与曹院士的示范手术。”

 “什么?赵原接触机器人手术?这是不是意味着赵原要进军胸外机器人领域?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华国机器人器械商与赵原完成合作。”

 赵原与齐鸣代表着华国胸心外科的最高水平。

 齐鸣的年龄毕竟大了,因此大家都知道赵原代表着胸心外科的未来。

 如今机器人手术虽然遍布很多外科,但主要是在腔镜技术上运用。

 按照临床应用领域可将手术机器人分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和其他(如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共6大类。

 从产品和技术发展成熟度看,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机器人相对更为成熟,市场渗透率较高,而其它领域相对空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倘若赵原愿意加入机器人队伍,极有可能将之深度开发到胸外、神经外科、骨科等多外科领域。

 另外,ai系统有赵原加入,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ai听上去无所不能,但一开始并非如此,是需要接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