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原走出手术室,黄明赶紧迎了上去,脸上满是崇拜。

 崇拜发自肺腑,没有虚情假意。

 来自技术上的碾压,让急诊外科主任心服口服。

 之前赵原做过几台急救手术,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但今天这台手术绝对是黄明学医以来印象最深刻的手术。

 外界都说赵原是胸心外科和神经外科的高手,其实赵原在急诊外科的实力,不亚于其他两个学科。

 只能说其他两个外科,比较容易出成绩,因此掩盖了赵原急外领域的光芒。

 “赵院长,手术做得太精彩了。换做其他人来,绝对要失败。”

 “手术虽然做完,体内的出血点也已经止住,但接下来还得面临抗感染,如果能挺过这一关,病人才能活。”

 手术已经算是成功了,但病人能不能活下来,还是未知数。

 那根凶器,螺纹钢的外表布满了铁锈,所以出现感染的几率很大。

 不过,患者在医院内,出现感染,有很多办法控制,帮助患者熬过难关,至少他现在活下来的机会很大。

 其实患者被送到医院的瞬间,黄明内心深处就已经对患者宣判死刑。

 从这件事上,黄明也有些感慨,比起赵原,自己还是没有勇气。

 在医院最能抓住人心的还是急外手术。

 这种手术带着突发性,很容易被媒体关注,而且患者的病情特别危急,会给人带来紧迫感。

 在分院蹲素材的一个记者,将此次急救默默给记录下来,并剪辑成了视频,送报到了编辑部。

 记者原本以为视频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

 没想到视频直接被置顶后,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转载。

 记者没想到一夜之间,突然那火了,实在有点懵圈。

 记者接到老大的电话。

 “今天这个新闻采集得不错,以后要加大对东区分院的曝光度。”老大的语气中带着开心与赞许。

 记者笑道,“谢谢老大夸奖。”

 老大道,“天华东区分院的业务副院长是个很有话题的人物,你要充分抓好这一个机会,打造下一个精品视频。”

 记者怔了怔,“明白!”

 挂断下属的电话,已经升为首席记者的祝嫣然嘴角露出复杂的笑容。

 她最近得知赵原跑到分院担任副院长。

 没想到刚来不久,就话题不断。

 祝嫣然研究过与赵原的相关报道,留言非常多,还都是一些女性,其中少妇占了百分之八十。

 赵原的人设的确适合年龄稍大一点的女性喜欢。

 谁不喜欢阳光沉稳,还特别有本事的大男孩呢?

 ……

 网上关于赵原的讨论有很多,起初都是正面的。

 但风向斗转,一夜之后,非议和质疑竟然满天飞。

 三十岁的长江学者,市三甲医院副院长,履历实在太逆天了。

 比起什么二十几岁的县长,要有噱头多了。

 “赵原的师父秦老是什么时候被评为长江学者的?”

 “四十二岁!”

 “赵原的大师兄姜柏院士是什么时候被评为主任医师的?”

 “四十岁?”

 “赵原的师姐肖华,什么时候担任三甲医院的副院长的?”

 “四十七岁!不过,她所在的医院是省三甲!”

 对赵原的质疑,引起了很多人的八卦之心。

 毕竟普通人最希望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即使有,那也是资本操纵的!

 好事的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将赵原打上“过度包装”的标签。

 “医生,尤其是对经验要求极高的外科医生,不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厚积薄发吗?为什么有的医生,从业几年就拿到了别人奋斗几十年都不一定能拥有的地位和职务?

 这里面究竟存在什么猫腻?

 医学圈难道沦落至此吗?”

 紧接着有人列出赵原的晋升过程。

 “进入天华医院,不到半年,就被两千万签下。

 当拿到执业资格证后,被任命为住院总。

 随后很快就被任命为治疗组长。

 前往滇省瑞纳参与援医,期间前往澜国参加胸心国际峰会,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竞争,获得胜利。

 返回天华之后,靠着科技奖,被破格提拔为副主任医师。

 在多次救灾行动中表现优异,被国家领导人表扬。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