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儿,该注意的,我这两日都同你说了,切记谨言慎行。”

 “万不可再像之前那般,要求更换赏赐。”

 到宫门口,盛父对李易交代道。

 李易点头,眼里是沉稳之色。

 他登科诗会敢跟皇帝提出更换赏赐,是笃定皇帝不会因为这点事问责他,毕竟,盛父是他那一派系的。

 只要自己不是大逆不道,皇帝不会理会他。

 在殿前,等了半刻钟,李易被两个太监连人带椅抬了进去。

 皇帝脸上有笑意,瞧着心情很是不错。

 他年幼既被立为太子,登基时,不足二十,如今三十上下,正值壮年,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如何会愿意把政权交还回去。

 他自认会比父皇做的更好!

 “草民参见皇上。”李易朝皇帝行礼。

 “免了。”

 “可读过兵书?”皇帝走下椅座。

 “这两日粗略翻了翻,极是深奥,了解的不甚深。”李易回道。

 “你先前待在溱国何地?”

 “从戚州离开后,就四处游荡,并无固定居所,及到成婚,才在逾县安定了下来。”面对楚国皇帝的探底,李易语气平稳。

 关于他在溱国的经历,他和芸娘有过商议。

 依旧是越简单,牵扯的人越少越好。

 就塑造成游历四方的闲散人员。

 建安离溱国,距离遥远,他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士,应该没几个会闲的蛋疼,跑去溱国探他的身份真假。

 就算有存心去查的,一来一回少说需要两月。

 两月的时间,足够他办很多事了。

 那个时候,若有人质问他,他大不了看着情况,再进行谎言编造。

 “在溱国不曾写诗?”

 “溱国……”李易叹了口气,“自信王登基,读书人有几个敢显摆的,不都是藏着掖着。”

 皇帝重新坐回椅座上,溱国现任皇帝崇武厌文,前段时间,来了个焚书坑儒,以至于那里的读书人,一个个遮掩自己的才识,拿起了弓箭。

 司剑了解基本情况,地名也说的出来,观其眼色,不像在虚言。

 翰林院修书,虽算不上紧要的职位,但不明来历的人,皇帝自不想安排进去。

 抿了口茶,皇帝眸子凝视李易,他需要立个招牌,表明自己接纳天下有才之士。

 这在楚国攻略他国后,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司剑昏迷半年,还是得荀修救治才转醒,不会是谁的谋划,加上无家族羁绊,背景简单,腿脚又不便,实在是合适的人选。

 “简略谈一下,将帅的核心要点。”

 皇帝带着几分威严开口。

 让太监不必上笔墨,只要司剑答的不离谱,都会算过关。

 “尚义、养士、料敌、审势、出奇、守备。”

 皇帝点了点头,并没让李易再去论述。

 将李易晾在那里,他翻阅奏折去了。

 直到时间差不多,他挥手让人把李易送出去。

 盛父就在殿外候着,见李易出来,往皇帝身边的太监手里,塞了张银票,“辛苦公公了。”

 “盛侍郎就是客气,咱家可什么也没做,司公子的身体要好生调养,翰林院多少还是会有些劳累的。”太监笑着说完,转身回了屋里伺候。

 盛父和李易交换了个眼色,并没多谈,在小太监的推动下,李易出了宫。

 马车里,盛父听李易说完在里面的情况后,陷入沉思。

 皇上这意思,分明是要让剑儿过。

 隆恩当真浩荡至此?

 剑儿只是写诗了得,但其他方面,并未经查验,皇上让他进翰林院,这其中,是否另有意图?

 可又能图谋什么?盛父眉心轻蹙。

 “岳父,是哪里不对吗?”

 “剑儿,在翰林院,需谨言慎行,不必同人相交。”盛父看着他,语气带着叮嘱。

 女婿半个儿,盛父对李易,极是满意,自不希望他掉进谋算里。

 李易点头,气度沉稳。

 这也是盛父最满意他的点。

 骄躁之人,无论在那方面都成不了事。

 而心性,是一个人最难得的。

 车轱辘不停转动,马车平缓的驶向盛府。

 …

 …

 “公子,夜色要黑了。”

 静和庵对面的山丘,侍从低声道。

 廖稷抬了抬眸,-->>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