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岭南寻得良策,第二天清晨,朱元璋三人马不停蹄赶回京城。

 前后不过二十余天,并未引起别人的注意。

 徐达按照朱拓的赈灾方针,火速赶往了濠州,到了濠州后,因地制宜完善了诸多赈灾措施细节,然后有条不紊的实施。

 事实证明,只要赈灾的措施得当,那些灾民就不会闹事。

 而由于抬高了粮价,外地的粮商闻着味,源源不断将粮食运到濠州,希望在濠州大赚一笔。

 谁料到,本来已经升高的粮价由于粮食太多,竟然出现了下降趋势。

 有些谨慎的粮商担心粮食砸到自己手中,为了止损,开始疯狂降价抛售粮食。

 只要有一个粮商降价,其余粮商只能也跟着降价。

 有粮商想把粮食拉到外地。

 这个时候,朝廷的命令下来了,粮食凡是运出濠州者,收取五成的重税,违令者,查抄家产。

 这下粮商们惊呆了,只能把粮食抛到濠州。

 大规模抛售粮食的后果就是……粮食变成了白菜价。

 受灾的百姓们终于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那些灾民在买粮食时,都会大声称赞道:“大善人啊,你们真是大善人啊。”

 听着称赞声,粮商们欲哭无泪,心里把朝廷骂了好几遍。

 本来想靠着灾荒赚一笔银子,谁知全砸进去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不顾文武百官反对,御驾亲临濠州,在百姓士绅面前,大声说道:“此次濠州旱灾蝗灾,朕在此保证,不让任何一位百姓吃不上饭。另外,这蝗虫啊,它是能吃的,不信朕吃给你们看。”

 百姓们和官吏们都惊呆了。

 这蝗灾乃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当今天子竟然……

 朱元璋脸色肃穆,在文武百官和百姓面前,拿起一只被炸的金黄的蝗虫,然后吃了下去。

 味道竟然还不错,酥脆可口……

 朱元璋连吃了好几只蝗虫,接着喊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朕今日吃蝗虫,若降下天罚,朕愿一力担之,勿让朕之子民受苦。”

 “朕相信,只要朝廷和百姓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此次灾荒定能安然度过!”

 百姓们听到这些话,一个个眼眶湿润,大声道:“陛下圣明!”

 听着如波浪般汹涌的喊声,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民心所向,大概就是这样了。

 这一刻,伟大的洪武皇帝无疑是最圣明的。

 “这竖子的办法还挺好用。”回到宫中,朱元璋不由的感慨道。

 “肃王殿下聪慧。”

 “对了,徐爱卿啊,去岭南买的东西也要处理一下,找人在京城租个铺子,就像朱拓说的那样,把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全卖了。”

 “这件事全权交给你来负责,但是不能让外人知道。”

 自大明建国以来,朝廷绝对不会下场做生意,由于这是第一次,所以朱元璋也不愿让外人知晓。

 “那些东西定什么价格?”徐达问道。

 “翻三倍。”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说道:“但是包装要尽量精美一些,就像那茶叶,弄一些精美的罐子装起来,让人看起来就物有所值。”

 徐达心中一惊,翻三倍,陛下还真是敢开口啊。

 比他儿子朱拓的心还黑。

 真不愧是皇帝。

 徐达办事还是很牢靠的,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找好位置装修好了铺面。

 位置极好,属于京城富人云集之处。

 牌匾明晃晃的挂在了上面,省去了其他一切繁杂的流程。

 次日早朝,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鎏金龙椅上,望着下面的文武百官,一条条政事有条不紊的商议解决。

 等到政事处理完后,早朝也快结束了。

 这时朱元璋拿起桌子上的茶盅抿了一口,露出舒适的表情,笑着道:“徐爱卿啊,你送朕的茶水不错,真是有心了。”

 作为“托”的徐达赶忙道:“陛下,这茶可是非常稀有的,喝起来入口甘甜、香味悠长,长时间饮用可精神倍增,体力充沛。”

 “哦,这茶的好处这么多?”朱元璋笑了笑,说道:“那朕也不能一个人独享啊,徐爱卿,退朝后,给六部的官员都送一些。”

 徐达面露难色:“陛下,不是我不想送,实在是这茶太珍贵了。若是各位大人想品尝,可去城南的铺子购买,那里不光贩卖茶叶,还贩卖很多珍贵的物件。”

 朱元璋来了兴趣:“还有什么物件啊,难道是朕没有见过的?”

 徐达一脸笃定:“陛下,那些物件极其珍贵,就像前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