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寒暄过后,刘据一行人便和滇王等人一齐前往滇池县小做休息。

 毕竟也就一百来里路,不算太远。

 “太子殿下此行前来真是辛苦了。”尝羌骑着马,和刘据并行而走,他的汉话虽然不太熟练,但是好歹也能让人听得懂。

 刘据摆了摆手,笑道:“虽然道路曲折,但是孤还是觉得不虚此行啊。”

 他说着向两旁看去,沿途是一个个村寨,村民们在田地间忙活着。其中有些人发现大队人马路过,抬起头来拄着锄头,好奇地看着他们,时不时还和旁边的人交头接耳一番。

 “此处距离博南山还有一千多里的路,殿下不妨在郡府多休息几日,以免车马劳顿。”尝羌看了看身后的大军,拱手说道。

 这位滇王和大部分滇人不同,他性格温软,在位期间主张怀柔施政,大力发展农耕,并且与周围部落和睦相处,抵触武力吞并。

 “好。”刘据和尝羌聊了几句下来,倒是觉得此人很好相处。

 “听闻殿下此次带兵两万,劳工十万,特为开通博南道而来?”尝羌问道。

 “是啊,打通了这条路,大汉便可以直往身毒。”刘据挥了挥马鞭,指向西南边的方向。

 “能在短时间内召集那么多民工来凿通这条通道,实在是件难得的事,非一般国家能做到。”尝羌抚掌称奇。

 刘据笑着说道:“其实里头懂工匠技术的也不过两千人,能进行统筹规划的人更少,不超过百人,而剩余的九万多人只需要听指挥完成工作就行。”

 “动员九万多劳工前往西南,这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您是如何做到的?”尝羌闻言瞪大了眼睛,毕竟这个数字在当地算是惊人的了,纵使榨干周围几个部落,也不一定能为了开凿一条山道,凑出那么多人。

 刘据看了看身后的劳工,缓缓开口道:“他们都是失去了土地的流民或是家中贫困的百姓,前来修建博南道可以得到相应的酬劳,或是养活自己,或是补贴家用。”

 他整出来的这个举措,正是以工代赈。

 虽然早在半年前,刘据就迁移了四十万流民前往西域屯田,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流民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在中原大地上,依旧还有很多失去土地的人处于忍饥挨饿、吃一顿没下顿的状态中。

 而豪强贵族们兼并土地的问题依旧存在,不断地有农民失去原来的家园变成新的流民。

 “因此孤这次没有让朝廷迫使百姓来西南之地修建博南道,而是采用自愿的方式,让这些人主动随我前来。”刘据说道。

 他既然亲自前来滇国,就得确保身后的这些人依赖自己,并且打心底里服从自己。

 毕竟十万人不是儿戏,更何况还是在偏远之地。

 即使有军队在旁边可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些人凝聚而成的力量也依旧不可轻视。

 尝羌闻言,再次向身后的卒丁们看去,只见他们虽然身形略显瘦弱,甚至比滇国本地百姓看着还营养不良,但他们眼神中都透露着坚毅。

 他这才知道刘据所言不虚。

 尝羌若有所思,再次朝刘据拱了拱手,“太子此言,令我茅塞顿开,长了眼界。”

 这位滇王对开凿博南道的事倒也开始感兴趣了,他接着开口道:“殿下如若不弃,我也愿意带我滇地子民前来协助您。”

 刘据听到这番话倒是有些吃惊,他看了会尝羌的表情,意识到对方不是在开玩笑。

 “滇王此言倒是令孤感到诧异,自古以来,人们对繁重的劳役往往避之不及,除非走投无路求口饭吃,又怎会有主动扑上来的道理?”

 尝羌摇了摇头,说道:“博南道的开通短期内看确实辛苦。但是从长远看,它对大汉,尤其是对西南地区的好处是深远的。归根到底,我们这些滇人才是博南道的最大受益者,又怎有不来协助开凿之理?”

 刘据听到这番话欣慰地呼了口气,他没想到在这边陲之地,还有如此明事理且目光长远之人。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似乎与他之前了解到的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不过他并未向滇王问起巫蛊之事,当务之急还是得先率众前往博南山开辟道路。

 若真有苏木达说的那种情况,一但曝光出来反而会打草惊蛇,坏了自己的大计。

 刘据才不会做傻事。

 “既然滇王有如此想法,那么孤自然是求之不得。”他眼睛一亮,手握马鞭向对方回了个礼。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个月后,刘据和尝羌等人便来到了博南山。

 望着眼前这座海拔高达两千多米的大山,刘据并没有望而生畏,毕竟他带人来不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