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澄先是谦虚了一番,然后又问他们是从哪里听说了东山书院的名声。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中,他勉强拼凑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之前几天,徐奉县全县寻找云安之的事迹通过往来客商,已经传到了外地。

 有那听故事的闲人就问,这云安之是什么人,是官家小姐还是出身富户,为什么全县都在找她。

 客商便将故事娓娓道来,说安之如何苦口婆心地劝婆心地劝举人开村学,说安之为村学建设付出了多少心力,说她为方便书院学子做了多少努力,说她出钱出力竭尽所能建共享书房,说她往返火场救书……

 客商将整个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感人颇深,而安之也被塑造成了一个善良聪慧坚韧的好姑娘。

 总之,就是这么一个好姑娘,却被歹人给掳了去,因此徐奉县上下都在帮忙找她。

 大部分人只把这事儿当故事听,最多是听完之后再夸一声真是个好姑娘。

 但是也有那有心之人发现了这个故事里的“重点”:吸引了徐奉县不少学子的东山书院和有上千册书籍的免费书房。

 兴临县跟徐奉县相邻,但凡是有些身份的人家都能在徐奉县找到一两个熟人。

 于是就有人给亲戚写信,跟他们打听东山书院的事情。

 等收到回信以后一看,好家伙,那客商说的竟然都是真的。

 竟真有这个书院,书院收费公允,夫子教学认真,学习氛围好。

 也真有这么一个书房,内有千余册书籍,囊罗经史子集、游记杂论、科考试题等不同领域,任由书院的学子随意阅览。

 得知这个消息,好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坐不住了,大伙儿亲戚朋友约一约,便奔着东山村来了。

 说实话,来拜访的家长对于“大名鼎鼎”的东山书院的外观还是比较失望的。

 不过当他们得知眼前这个一表人才、气宇不凡的年轻夫子竟是个举人时,顿时有了种“名副其实”的感觉。

 孙景澄带着他们在书院前后看了一下,很是直白道:“现在这个地方只是按照村学的规格建的,简单得很,实在没什么好介绍的。

 不过我们已经在对面盖新书院,到时候会宽敞很多,类似于居舍、食堂、藏书阁、讲经堂、文庙、演武场都会有。”

 这话落音立马就有人问:“那敢问孙夫子,新书院何时会盖起来?”

 孙景澄状若无意地显摆道:“新书院面积比较大,约有四五十亩地,所以耗时会比较长。

 我们计划是明年过年后正式投入使用。”

 众人先是被四五十亩地震得心头一动,而后又被时间惊到。

 年后?

 现在可才三月中旬,如果真想转学来岂不是还得等大半年?

 又有人问:“孙夫子,我们此前听说书院还有一个书房,不知是否方便参观一下?”

 孙景澄解释道:“那不是书院的书房,是村里一户云姓人家自己张罗的,只是会借给我们书院使用而已。

 你们若想看的话,可以随我一起去。”

 “好的好的,那就麻烦孙夫子了。”

 孙景澄带着一群人穿越大半个村子来到了云家门口。

 众人看到漆黑的围墙,顿时把这个房子跟客商故事里的“突遇火灾,舍命救书”给联系了起来。

 “云叔,这是兴临县过来的客人,想要来参观一下您家的书房。”

 云老爷子闻言很是客气地将人请了进来,让孙景澄带着他们参观。

 孙景澄带着人在东厢三间转了一圈:“这里一间是藏书房,两间是阅读室,西厢房也有两间阅读室。

 我们书院的学生吃过午饭之后一般都在这里看书,有些学子也会带了纸笔过来抄书。”

 听到这话,来参观的人都是心头一喜。

 允许抄书,这可很是难得。

 孙景澄继续道:“书院的学子越来越多,这些阅读室也是紧张。

 于是云家人在后院又盖了一排屋子自己住,之后前院的这五间屋子都会改成阅读室和休闲室给学子们使用。”

 带着这些人在书房参观了一圈,孙景澄谢绝了云老爷子留他们喝茶的邀请,带着一群人又走到村口。

 他不错过任何一个宣传机会,指着对面道:“我们的新书院就建在那里。”

 “孙夫子,那一整片地方都是属于书院的吗?”

 “正是。

 读书讲究的就是一个静心,自然不能被其他外物打扰,所以务必得选个清净的地方。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一并问了,一刻钟以后我得去给学生们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