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朱由检焦虑多日,又连续两日两夜未得安眠,眼神都有些涣散,实在撑不住了,只好宣布散朝。

 让大臣们回家待命。

 李自成、刘宗敏、李岩也想出宫回营,朱由检哪敢让他们走?万一他们回去又反了怎么办?好言劝他们暂留宫中。

 朱慈烺自告奋勇亲自招待。

 之后,七杀回后宫见原身的生母周皇后。经过朝上这一场,议和之事算是定了,应该没有哪个大臣敢再反对。

 反对也行,被大臣伤透了心的皇帝正想找由头杀大臣呢。

 昨晚王承恩去得及时,周皇后还没来得及将头套进白绫,其他各宫娘娘也都救下了。

 朱慈炯、朱慈炤也被从各自的外祖家中接回。

 这会儿都聚在皇后宫中探听消息,得知扭转一切的是长平公主,无不惊诧、感激。

 周皇后抱着她一通大哭,诉说这一夜的担忧恐惧,七杀好言劝慰,种种情状自不必细说。

 晚间,好好睡了一觉的朱由检急召女儿商议大事。

 女儿太能干,大臣们和她比起来就是渣渣,可有可无。太子,唔,太子天性纯良,心思简单。

 他算是看出来了,得了老朱家真传的不是太子,甚至不是他,而是女儿。论武力有武力,论手腕有手腕,论口才也不输大臣们。

 没看李闯、大臣都被她糊弄得团团转?

 “媺儿,咱们父女之间,就不讲那些虚话了,以你之见,下一步该当如何?”朱由检推心置腹。

 他既然诚心诚意地问了,七杀便也认真回答,“父皇,儿臣以为,大明现有五大难题,粮食、瘟疫、建奴、吏治、宗室。”

 “这其中,建奴的威胁最为严重。但只要中原不乱,建奴便暂时不敢深入,这一难可留后处置。”

 “吏治、宗室也如此,必须严治,可并不是当前最为迫切的。”

 “咱们急需解决的,就是粮食和瘟疫。”

 还在华夏现代时,七杀就分析过李自成为什么会想跟明廷谈判?也许正是因为自觉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能力。

 李自成并不是那种野心很大的枭雄,只是一个被起义浪潮裹挟着不得不往前走的带头大哥。思想一直比较淳朴,又有着野兽般的直觉。

 当他所经之地尽是荒凉、所见尽是饿殍时,他知道这个国家出大问题了。他会害怕,害怕自己当了皇帝后,也无法让老百姓吃饱饭。

 那么,新的起义就会爆发,他照样会被推翻。

 说得直接点,一旦他进京称帝,大明皇帝的难题就成了他的难题。

 事实也如此,一想到这些,李自成就头皮发麻,只想甩锅。

 女儿这些话真正说到朱由检心坎上,但是,“那如何解决呢?”

 七杀道:“瘟疫不用过于担心。儿臣听说有位名叫吴有性的江苏名医,于治疫颇有一手,料想民间也有别的神医,父皇可召他们入京,许以高官重金,令他们全力治疫。”

 吴有性创作了《温疫论》一书,首开华夏瘟疫学之先河,领先西方200年。

 而且她也会适当的改进药方,遏制瘟疫邪风。

 朱由检是个行动派,没问她是从哪儿听说的,连声让王承恩去传旨有司,宣吴有性进京面君。

 他都不管女儿是如何跟着南海神尼学武了,这些小事更不细问。

 “粮食怎么办?”他只关心这个问题。

 七杀:“两个办法。其一,沿着成祖朝三宝太监的路线,再下西洋,沿途购粮。”

 周边这些小国同样缺粮,得去远一点。

 朱由检承认,这是一个好办法,他以前也想过,还做过。只是,船队起航不得花钱?购粮不得花钱?朝廷没钱啊,因而后来停止了。

 真.穷皇帝.朱由检:“第二个办法是什么?”

 七杀:“打土豪,分钱粮。”

 小冰河时期的极端天气,的确造成了大明的粮荒。但大明真的没有粮食吗?并不是。

 大明的粮食,大部分集中在了乡绅富商手里。这些人一看年景不好,就预估到粮食肯定涨价,一个赛一个的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

 这些情况,朱由检也略微知道一点,恨得心头滴血,可他也有顾虑,犹豫道:“若这么做了,与李闯何异?”

 他们是朝廷,怎能像反贼那般行事?

 七杀:“呵呵,若不比李闯狠,大明江山不稳。”

 “父皇,这些土豪劣绅,就是大明的妖孽!他们在败坏我大明国运,不值得体恤!”

 朱由检体恤他们才怪,他只是怕名声不好。但转念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