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修是个务实的人,虽逢灾年,也尽力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挖沟打井,督促农耕,再加上钟家庄输送出去的水,勉强完成了全县的播种任务。

 农户没有种子怎么办?

 县衙借,收粮再还,并且不收利息。

 谁家要敢把种子吃了,游街示众,全民唾弃。

 没有农具,县衙也免费提供。

 他逼着大户们捐的钱,一部分用来买粮赈灾,另一部分就是买了种子、农具之类。ωωw..net

 只要这一茬冬小麦有收获,明年就不会太难。

 十月中旬,走在田间小路上,已经能看到地里绿意葱葱,甚是喜人。

 看来看去,苗修觉得还是钟家庄那二百五十亩长得最为茁壮。

 这也在情理之中,他的老师精通农田水利,种出来的庄稼自然比别人强。

 高老爷也发现钟家的麦苗比自家的好,可钟家的种子还是他送的,钟家的地也没他家的肥!

 想不出原因,便归咎为钟老太太天生带福。

 一再叮嘱小儿子,要好好孝敬老师,沾点她的福气。

 县太爷拜钟老太太为师,是永阳县的一大奇闻,上至大户、下至走卒,全都议论纷纷。

 有两个老学究极为愤怒,说县太爷竟然尊一介老妇为师长,乱了纲常,有失体统。

 被几个过路的百姓围起来揍了一顿。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纲常,什么是体统,但他们知道钟老太太求来神水,救下半个永阳!

 要是没有钟家庄的水,他们的庄稼种不下去,只能去逃荒。

 议论钟老太太可以,说她的坏话就是不行!

 而高老爷听说后,暗骂狗官狡诈,也怪自己失策,赶紧拖着小儿子跑到钟家庄,也要拜师。

 这次七杀半秒都没思考,立刻答应了。

 没办法,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钟家得了高家太多帮助,拒绝他儿子不厚道。

 于是苗修和高子皓这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意外成了同门。

 钟家几个孩子,七杀让苗修帮忙,请来一位老童生,教他们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而对于苗修、高子皓,七杀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性格特征、天赋爱好,在生活中进行教导。

 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融合了她多次叱咤风云的经验。

 高子皓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动不动就跑到钟家。

 高老爷求之不得,给他在钟家放了几大包行李。

 某日苗修来探望老师,听着钟家孩子的琅琅读书声,看着地里迎风招展的青苗,只觉岁月静好,云淡风轻。

 但这天下,其实早已乱了。

 大思王朝的开国太祖,虽是贩卖私盐起的家,登基后却没有商人的重利、短视,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乃是世所公认的明君圣主。

 可惜几世传承下来,继任者一代不如一代。

 当今这位皇帝,更是集祖宗三代缺点于一身,昏庸无道,荒淫无度,且生性残忍,滥杀贤臣。

 他所宠爱的李贵妃,和他是一样的货色,纵容娘家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连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里。

 前些年风调雨顺之时,便有黔首被逼造反,虽被镇压下去,朝廷已失了民心。

 这两年遇上旱灾,朝廷又没有良好的抚民之策,致使流民四散,各地起事的多不胜数。

 今天冒出个镇江王,明天冒出个仁义王。

 就雍州境内,已经出了十多个王,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互相攻伐。

 朝廷大军疲于奔命,根本弹压不了,这边按下葫芦,那边起了瓢。

 而且,有些将领剿匪不利,害怕被皇帝治罪,索性也反了。

 苗修夜里登高一望,感觉处处烽烟,血浸山河。

 那无边的戾气,令他打从骨子里发冷。

 永阳现在还看似安宁,是因为太小了,又不在军机要道,没有引起乱兵的注意。

 但这不可能长久。

 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这个地方!

 “老师,您若有空,不妨去大山深处寻几个可藏人的洞穴。”

 苗修叹了一口气,希望乱兵不要来得那么快。

 最好等到明年收割了麦子,百姓就能带着粮食躲进深山。

 七杀过了许久才道,“不。”

 苗修诧异:“老师?”

 如今的局势,他跟老师提过,老师肯定也明白找洞穴是为了有条退路,怎会不同意?

 七杀看着他,悠悠道:“为师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