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俺老程觉得,陛下应该狠狠的收拾一顿这些老家伙,身为文官,连个灯谜都猜不出来,白瞎了他们每日经史子集。”程咬金很是识相的走出来,与皇帝站在一边。

 “老程说的对,陛下,文武分工,这猜灯谜,可是他们文臣的事情!”秦琼也跟着走过来,笑呵呵的说道。

 “陛下,臣戎马一生,臣是武将,不是文臣,这不管我的事!”李孝恭离开文臣队伍,转身跑去了武将行列。

 “呸,不要脸!”房玄龄等人心里狠狠啐了一口,暗骂李孝恭不要脸!

 他可是户部尚书,正经八百的文官!

 “我看,今日你们是解不出来这灯谜了!”李世民坐会龙榻,叹了一口气。

 “科举制度,即日进行改革,退朝之后,六部尚书,左右仆射,全都来御书房,商讨改制事宜。”李世民缓缓说道。

 “是!”众人纷纷应声。

 这个时候,若是还有人敢做出头鸟,反对皇帝的话,十成是要人头落地的。

 听到众人应声,李世民的心情这才好了一些。

 暗道自己虽然被赵辰那般编排,但是也借着他的帮助,成功说服众人,同意科举改制。

 想来,李世民心里隐隐还有些激动。

 若是大唐能越来越好,就算每日被赵辰编排,也不算什么吧!

 不过,想着赵辰明着说自己的智商不足,暗地里骂自己不懂,李世民的火气又腾的一下上来了!

 “陛下,臣等愚昧,至今解不出这灯谜,请陛下为臣等解惑!”房玄龄还是好奇,这灯谜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其余人也是看着李世民,等待着他的回答。

 甚至也有人心里在想,是不是皇帝陛下随便找了个题目过来。

 这灯谜,根本就没有答案呢?

 “融四岁,年纪不大。”

 “能让梨,年纪不大,却也懂事。”

 “尔等,却频频让朕失望!”

 “今日这朝会,便到此为止吧!”

 李世民说了几句,挥挥手,便转身离开太极殿。

 “不大……懂事?”房玄龄喃喃道。

 “房相,你们果然不大懂事,非要与陛下对着来!”程咬金走过来,拍拍房玄龄的肩膀,笑呵呵的说道。

 “不大懂事这句话,估计是陛下早就想与你们说的了,幸好,我也是武将!”李孝恭捋着胡须,满脸笑容。

 “老匹夫,不要脸!”房玄龄啐了一口,转身离去。

 ……

 “太子殿下,陛下今日在朝堂上,已经下定决心,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了!”

 “世家大权很快就要被削弱了!”

 东宫太子府,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缓缓说道。

 长孙无忌也是有些无奈,本以为李承乾有了太原王氏的相助,这地位便会稳固下来。

 谁想,中秋宴会的文比,王绩竟然输给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长安城市井之人。

 今日朝堂上,皇帝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让整个朝堂的所有大臣,全都没了主意的灯谜。

 长孙无忌知道皇帝是故意的,便是借着这个机会,让他们没有办法反对科举改制。

 “舅舅,父皇身后那高人,一直在与父皇出主意,却是一直在坏本宫的大事!”李承乾面色阴沉的与长孙无忌说道。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最开始的盐铁转运,便是如此。

 李承乾每一次想到办法,要巩固自己的地位,都会被皇帝身后的高人给搞砸。

 “太子殿下,我们身边的人才有些少了,能够为太子殿下出谋划策的人,没有几个!”

 “老臣听说,中秋节晚上,有人在长安城的灯谜馆,连续猜对了十道灯谜,拿走了八年,未曾有人拿走的花灯。”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缓缓说道。

 “舅舅说的这人,本宫也听说了,听说只是一个少年,却也是好本事,竟然能连对十道灯谜。”

 “舅舅是想让本宫去把这人请到东宫?”李承乾问道。

 他自然是知道长孙无忌说的这个人。

 之前李承乾派人去寻找那高人,也只是知道这人是一个不急弱冠的少年。

 中秋节能连续猜对十个灯谜的少年,自然会引起李承乾的注意。

 只是,会猜灯谜又怎么样?

 大唐的政事,又不是靠猜灯谜解决的。

 李承乾不相信,一个只会猜灯谜的家伙,如何能帮助自己!

 “太子殿下莫要小瞧了此人,陛下与我半个月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