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道:叶yu,我问你,叶枫贪嗔痴三毒俱全可对?

 叶yu道:没错。

 旁白道:叶枫主修人道,我可以理解他人道走到巅峰是因为体悟红尘,而贪嗔痴。但是除了人道之外的道则,无一例外必须清心寡欲才能有所成就,所以按理说,叶枫除了人道,其他的道则是不可能有多高成就的。但为什么叶枫每一个道则都能领悟得那么高深。我知道你要说,因为人道吸收了那些道则,所以拔高了那些道则的水准,但是叶枫很明显是自己内心真正透彻领悟掌握了那些道则的,否则叶枫是创造不出来人道术法——静、苍、褐、烬。这种对时空道则进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新,没有叶枫自己的内心清晰明悟,是根本做不到的。别和我说他是主角,有主角光环之类的说法,这种说法等于是逃避回答,没有回答一样。

 叶yu很明显被将了一军,愣了片刻后道:你倒是也不笨啊。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叶枫走的是什么道?

 旁白道:异道,以儒释道为根基起点,却又背叛三家,自成一道。异道参考比重道家最大,佛家最小,儒家居中。

 叶yu道:没错,之前你说的只是道家的修仙,而叶枫能有你口中所说不合常规的成就,并非他有什么主角光环,而是因为佛家。佛家比例再小,也还是有佛家的成分在里面的。

 那么下面我来讲一点佛家的东西

 你应该知道修佛要持戒,佛家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贪嗔痴”三种心理行为,藉身体四肢及口舌行为所作的具体表现,故这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准。

 在这一点上佛家和儒家倒是有相通的地方,儒家以五常为做人的标准,佛门以五戒为未来修得正果的条件。五常者,仁义礼智信。而五戒中的不乱杀为仁,不偷盗为义,不邪淫为礼,不妄语为信,而不饮酒理智清醒,则为智。

 但是呢,冠冕堂皇说的那么多,叶枫可不那么认为,叶枫认为:

 “心平何须持戒,身正何须坐禅。”

 这句话是佛教禅宗祖师六祖禅师说的。意思是:如果能把心修好了,还需要持戒吗?如果能把人做正了,就需要坐禅吗?

 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寥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远离俗世的寺院庙宇。而是在滚滚红尘中,你若能借由各种凡人俗事把心修平了,把人做正了,还能看穿世间诸般事理人物的本质和真相,这就是修得正果了,你闭眼的那一刻就能望见净土。

 所以说,最好的修行场所就是”红尘俗世“,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红尘炼心”。而这个不就是叶枫修行人道的方法吗?

 修行不是对现实问题的逃避,恰恰相反,每一个现实问题,都是我们修行的历练机会,都是你的修行场所:

 如果你的身体有问题,恢复健康就是你的修行场所。

 如果你和孩子难沟通,教育子女就是你的修行场所;

 如果你和爱人有隔阂,夫妻关系就是你的修行场所;

 如果你创业艰难险阻,创业之路就是你的修行场所;

 每一次的烦恼、每一次的情绪、每一次的恐惧都是修行的历练机会,也是你修行的场所。

 修行的道场就在你人生的每一个痛苦之处,在你每一次想冲动的时候,在你每一次急不可耐的时候。

 千万不要试图跳过现实的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去妄谈修行和各种高尚,那到头一定是空谈。健康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婚姻的问题、工作的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我们的修行场所。

 烦恼即菩提。哪里有烦恼,哪里就是我们修行场所。

 而修行的最终,我们要最终明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而这句话一样也是六祖禅说的。

 以上的论述所想表达的意思是:要人们学会从俗世中纷纷扰扰的“动”和“乱”中,去领悟出佛家禅理中的“静”和“平”。而在这一点上和我们之前说的道家“反者道之动”的第三个结论“如果你想得到某一事物,你就必须从那个事物的反面开始起步,”不谋而合。佛家的“静”和“平”需要人们从佛的反面:俗世的“动”和“乱”开始,在这里佛家和道家殊途同归。而佛家所追求的内心的“平”和“静”,也是道家修仙中领悟世间三千道则所要求的心无杂念的最高境界。

 那么在再上之前说的佛家五戒和儒家五常的一致性。于是乎,在“戒”这个地方,佛家、道家、儒家巧妙的统一结合在了一起,而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

 “儒释道,三教合一!”

 我知道你旁白总是不屑地认为,只要一提儒释道三教合一,我就只知道王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