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下一子,使对方的棋子立即呈现无气被吃状态,随即把被吃的死棋从棋盘上提取掉。
  征:也称作“征子”,是围棋中吃棋子的一种方法,俗称“拐羊头”。被“征吃”一方的棋子因只有一口气,若没有己方棋子接应,即使逃出,  对方可按预定的行棋次序继续紧气追杀,最终会将其全部吃掉。
  扑:故意在对方的虎口中送一子,迫使对方吃子而其自紧一气的着法。在双方对杀中常用来紧气和破眼。
  挺:也称挺头。防止己方的棋被对方扳住头而向前挺出的着法。
  贴:指紧随其后贴住对方棋子下子的着法,俗称“后推车”。
  枷:将对方的棋子虚罩在己方的势力范围之内,使其无法继续长气和逃出的着法。
  渡:在棋盘三路以下的边线上,能使己方两部分棋子取得连络的着法。
  拐:双方棋子相互接触时,  改变行棋方向,并挡住对方前进方向的走法。
  团:将棋走成空三角或凝形的着法。通常在特定的场合下采用。
  罩:在距对方孤棋外部较远处下子,将对方的棋子远远地笼罩起来,  以威胁其安全的着法。
  扳:双方棋子相互靠紧时,一方从斜线上向对方兜头下一子,以阻止对方的棋子出路的着法。因扳的方向不同,有内扳、外扳、上扳、下扳之分。在一方扳时,对方还有反扳、连扳的着法。
  托:指在边角地带,紧挨着对方棋子的下边落子。具有占地、连络、攻击、腾挪、试应手等多种意义。
  退:在双方棋子接触时,将被对方挡住前进去路的子向己方退回一步的着法。
  刺:在对方的断点、虎口附近或相当薄弱之处下一子,下一步能立即获得利益或分断对方。
  碰:在无己方棋子接应时,紧靠着对方的棋子旁边下一子,称为碰。
  靠:在有己方棋子作策应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旁边下一子。
  搭:在己方棋子与对方棋子间隔一路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的两侧下一子的着法。也称作“搭靠”。
  接:将可能被对方分断的棋子连接成一体的着法。
  粘:指将被对方“打吃”的棋子与己方的其它棋子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着法。
  挖:在对方相隔一路的棋子中间下一子的着法。通常用在能够分断对方棋子的场合下。
  打:也称打吃。在对方棋子只有两口气时,再下一子,使其仅剩一口气的状态。
  双打:下一子同时打吃对方两边的棋子,形成两者必得其一的着法。
  倒扑:也称倒包。在对方虎口内下一子打吃对方,如对方提吃,仍可再吃掉对方若干棋子的着法。
  肩冲:在对方棋子的斜上方成“尖”形的位置上下一子。除用于削减对方的势力外,  还可以用于扩展己方的势力。
  玉柱:在角部或边上原有一子的基础上再下立一子的着法。用于加强己方的形势或稳固己方地域。
  双飞燕:布局中常用的着法之一。当一方先占星位后,  另一方分别在两边小飞挂,对其进行夹击。因棋形如同飞燕展翅,故而得名。
  纽十字:对局双方将棋子走成互相绞断的“十字”形状。
  打入:直接深入对方控制的势力范围,以达到破空或攻击对方目的的着法。
  分投:指在对方势力范围的中央一带下子,并且左右均留有开拆的余地。一般情况下,分投的棋子多数选择下在三线。
  打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腾挪:腾挪就是在对方棋子多,强的时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挤、断等连续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经过多次对弈实践,对于角上着子,逐渐形成的一些被公认比较妥善的程式,最终形成双方大体安定、利益均等的棋形,即通常所说的“起手式”。
  布局:棋局一开始,  双方抢占要点,  布置阵势,  准备进入中盘战斗,  这一阶段叫布局。
  中盘:也称为中局,指双方在布局之后,从短兵相接开始,进行全局性地域争夺的作战阶段。
  收官:也称官子,是指一局棋的最后阶段,经过中盘战斗,双方领地大体确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这时称为“收官”。
  目: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先手:下一着棋后,第二着能起到攻击、杀死对方或削减对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对方不得不应,称为先手。
  后手:在对方下子后,不得不应一着棋进行防御,以致被对方获得它投的权利,称为后手。己方下子后,如果对方不应也可称此着为后手。
  棋品:中国古代依照当时区别官阶等级的“九品中正制”,把棋手的等级也分成了“九品”。从一品到九品的名称分别是: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