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都有石永春的父母照顾、喂养。

屋里的装修,大气明朗,带着古风古韵。

主楼是栋两层的建筑,楼下为休闲娱乐、待客区,楼上住人,旁房三间,一间厨房,一间餐厅,一间杂物房。

除此之外,院内花木深处另有禅房两间。

四面扇支起,点支香,弹会古琴,饮杯花茶,吃两块点心,写会大字,手谈一局,看会儿书,吹吹埙,闲看日升日落,一颗躁动的心,慢慢就平静了下来。

夏天雨多,爆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停了,秧宝打着赤脚,总要在院里的水洼处趟个来回。

盛开的绣球花剪上几枝,插进粗陶罐里往原木长桌上一放,立时给屋内平添了几分景致。

饭菜交给了石大娘张罗,颜东铮给的钱票足,石大娘拿着去村里走一圈,白米白面,鸡鸭鹅鱼都有了,最简单的柴火锅炖煮,味儿十足。

秧宝和王研研吃饱,撒欢儿地往外跑,院外的大池塘里盛开了大片大片的荷花,风吹来,荷叶翻飞,池塘边的柳树上系一个网兜似的秋千,往里一躺,晃悠着睡上一觉,不要太舒服。

晚上,打上手电,跟村里的姑娘小子一起照知了猴、钩黄鳝、下鱼篓,偷菜瓜、红薯、掰嫩玉米,大人一声喊,吓得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秧宝的鞋子跑丢了,黑乎乎的不敢回去找。翌日,村人好心地捡了送来,颜东铮道过谢,留人吃饭,人一走,便罚秧宝和王研研面壁思过。

朱慧慧沉默地跟过去,三人站成排,低一声高一声背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唱英文歌。

颜东铮扫了眼,对朱慧慧的表现还算满意,下午便开始给她们讲史。石大娘过来做饭听了几句,问颜东铮自家孙子能不能过来一起听听,就这样,人越来越多,到最后两间禅房坐不下,外面的廊下都挤满了人。

村长和大队长书记等人原以为颜东铮不好接触,这么一看,不是挺好说话的吗,一个两个地也来了,坐着听听,或跟他说说话,下下棋。

几天的功夫,颜东铮带着秧宝她们就融入了村子。

王家父母来看,一晚住下来,都不想走了。

沐卉三天过来住上一天,又去农校忙活了。

欢快地日子一滑而过,转眼到了懿洋、子瑜高考的日子,颜东铮带着三人回去。

元珍和朱教授看着回来的孙女,互视一眼,诧异不已,抹桌子拖地,剥蒜摘菜,陪爷爷散步、拿药,知道体贴人了。

最主要的是性子,元珍以为经了此事,慧慧要么消沉、怨恨,要么偏激、愤懑,没想到反倒有种看开的感觉,爱说爱笑,爽朗大气,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尊大。

聊起来才知道,颜东铮教了二十四史,其内容涵盖了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心胸开阔了,眼界自然也广了。

“奶奶,对不起,我那天的话……”

元珍拍拍她的手,没让她把话说完,要说有错,作为爷奶的她和老伴就没错吗?

是他们没下功夫教导。

20号高考,为期三天。

上午政治,下午物理。

隔天,上午考数学,下午化学。

最后一天,上午语文,下午外语。外语不是必考,看所选的专业。

三天考下来,别人如何秧宝不知道,反正她大哥和苏子瑜跟玩儿似的。

考完,行李一收拾,人家翌日一早就跟罗教授坐车去珠海,乘船去港城了。

不开心,很不开心。

为了陪考,她和爸妈将去云省的日子一推再推,好嘛,人家反而比他们走得还快,还潇洒。

“好了,收拾收拾,明天出发。”颜东铮拍拍闺女,丢了个皮箱给她。

秧宝要带的东西太多了,给苏伯伯、云姨、湘湘姐,韩伯伯等人的礼物,还有自个儿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王爸爸、元老师布置的功课等等。

“爸爸,一个皮箱装不完,我能再带一个皮箱吗?”

颜东铮颔首,结果,两个皮箱也没装完。

沐卉从学校回来,帮她一件件删减,留了一个大皮箱。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