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最终还是同意了傅嘏的说法,或者说他最后还是要估计到大汉的国威。

 正如所有人想的那样,他们已经辛辛苦苦的走到了这一步,难不成就因为这么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刺客而害怕了?退让了?甚至要让国威受损?

 就算他是天下第一刺客又如何?

 就算明知道他很可能要刺杀自己又如何?

 就算十步之内,这个刺客机会不会失手又如何?

 在如此忌惮,如此算计之下,若是还能让一介刺客当众将刘禅刺杀,那他死的真的不冤。

 刘禅怕死么?

 他当然怕死,不但怕死,还怕疼,怕一切神神鬼鬼的东西。

 但是刘禅最害怕的是,自己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一步,付出了这么多人的性命,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最后若是因为自己怕死而出现了意外。

 他死后真的没脸去见他们,话说自己死了,还能不能见到他们?

 应该能吧....

 既然刘禅已经同意,已经做下了决定,那么黄权和孙弘等人就算是再不同意也只能点头将这件事情给认可了下来。

 毕竟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无论是做或者不做其实都不是错。

 刘禅既然如此选择,那么他们就要竭尽全力的想办法为他保驾护航才是。

 当夜,刘禅的旨意就传到了秘牢之中,让史阿七日后于大殿之上,贡献青釭剑。

 同时接受刘禅的赏赐。

 为此,大汉已然昭告天下,丝毫不担心这史阿会不会别有用心,或者戏耍这大汉朝堂。

 因为他做的越过分,使出这等下作之计策的司马昭就会越丢脸,而大汉的士卒就会越发的愤怒,在大汉士卒的怒火之下,他们可以焚烧一切。

 刘禅,巴不得他做的再过分一些。

 他会竭尽全力的为史阿造势,这七天的时间,刘禅会请众人观礼,会昭告天下,会告慰亡灵。

 会做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事情。

 只为了,让史阿能够大庭广众之下拔出青釭宝剑,刺向他的胸膛。

 他坚信,自己麾下的文武亲卫,一定能够保证他的安全。

 七天的时间转瞬即过,所有人都在不断的准备着。

 皇宫之中的护卫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演练,石苞,糜威,鄂焕三人更是会在当天驻守朝堂。

 鄂焕更是会代替黄皓登上那阶梯之上,伫立在刘禅的身后。

 皇城司也会在韩龙的带领下,那日伪装成一个个皇宫之中的内侍分列两旁,随身伺候。

 除此之外,还有朝堂之中的文物也会在那一天悉数到场。

 虽然他们绝大部分人对此一无所知,但是刘禅相信他们仍然会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性命。

 六部尚书之中,兵部尚书傅嘏距离刘禅最近,也是出现问题之后第一道史阿要面临的关隘。

 这并不是因为傅嘏一力主张此事所以才让他站在这里,而是因为他确实是六部尚书之中本事最大的那一个。

 他有家穿!

 相比较于其他的六部尚书和御史台尚书台之人。

 傅嘏出身北地傅家,他们的先祖本就是汉初十八侯之中的阳陵侯傅宽,乃是跟随高祖皇帝平定天下的大将之一。

 威名赫赫,战功累累。

 除此之外,他们的先祖还有一位傅介子,也就是傅宽的曾孙。

 傅介子早年就和曾祖父傅宽一样,从军立功,允文允武,一路升迁也是颇受重用。

 当年汉昭帝年间,西域诸国之中的龟兹、楼兰勾结匈奴,杀大汉使者官吏,彻底的与大汉决裂,惹怒大汉朝堂。

 之后元凤年间,傅介子得知此事,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拿着汉昭帝的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国。

 最终在数次请求之后,他踏上了征程。

 先后谴责了楼兰与龟兹两处西域国度,然后顺手还在出使大宛归来之后斩杀了匈奴使者,回京受赏。

 本来到这里,他也不过就是一个不错的使者罢了,但是傅介子的风光还在后面。

 回京之后升官受赏的傅介子并没有就此满足,反倒是上书霍光,告知他西域如今的情况,他认为西域诸国如今仅靠威慑和恩义已经不足以收服。

 不如使者换掉他们那不听话的国主,转而任命对大汉更加信赖之人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局面。

 霍光同意了,并且用楼兰作为了实验之地。

 之后,便发生了威名足以震慑天下的一剑破楼兰之事。

 以金币为诱惑,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剑将那以骁勇而著称的楼兰王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