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这个词语一出现顿时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他们就算是和刘禅都算是生死大仇,和大汉更是不死不休。

 但是说到底,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乃是君子,而刺杀之事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卑鄙之事罢了!

 并不是说他们迂腐,刺杀一直也都是一种很正常的手段。

 毕竟便是那位司马公都专门为几个刺客,写下了一篇篇幅极高的刺客列传,为他们扬名。

 而从古至今,刺杀之事也从来就没有断绝过。

 无论是那名震天下,刺王杀驾的专诸要离,还是士为知己者死,虽败犹荣的豫让,亦或者是那刺杀得手之后自毁容貌的千古一义士聂政。

 又或者说是刺杀不成仍然名留青史的荆轲。

 这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当然他们却也都不是什么英雄。

 你可以说他们是义士,可以说他们是汉子,但是躲在他们身后,让他们行刺杀之事的人,却从来不会被冠以英雄之名。

 因为他们的手段,就很低劣。

 他们作为一方君子,最起码自己认为自己是一方君子,他们实在是做不出这种使人刺杀的事情。

 而且当他们用到了刺杀这种事情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他们自己承认他们的实力不如对方了。

 这样做不仅丢份儿,而且丢人!

 这也是司马昭听到贾充的话语之后脸色不善的原因,虽然他也知道现在他们处在被动,但是他仍然不想承认自己的实力不如刘禅那厮。

 他绝不承认。

 只不过贾充给出来的理由,又确实是让他有些无法拒绝。

 “相国所忧所虑无非是时间不够我等调拨兵马,对抗汉军本就是时间紧迫,甚至可以说是捉襟见肘有些为难。

 若是继续在战场上交锋,我等短时间内完全无法分出胜负。

 如此情况,这刺杀之事反倒是成为了最为合适,也最为简单的办法。

 只要将刘禅斩杀,那么他那季汉朝廷定然是风雨飘摇,那所谓的汉太子刘璿如今甚至都不在关中,洛阳还有那梁王刘理。

 长安也有其他皇子存在。

 若是刘禅出现了任何问题,恐怕那刚刚平静下来的汉室定然会出现分崩离析之态。

 而且众多皇子为了争权夺位,自然要各处拉拢势力,那些世家定然不会放弃这般好的一次机会。

 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和各个皇子扯上关系,这样一来,无论最后谁输谁赢都是一场对于那季汉朝廷的巨大内耗。

 而我等,只需要坐收渔翁之利就足够了。”

 曹魏相国司马昭听到了贾充的话语,想要反驳,最后却又实在是按奈不住,因为他知道这的确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因为当初他们就曾经想要用这种办法掌控曹家。

 而且他们也绝不相信,这种事情他刘氏一族就能够和曹家一样出现这么多的变态。

 没看到一直以家教森严著称的江东孙氏都因为这么一场党争直接分崩离析了么。

 所以贾充的办法确实是最简单也是最管用的,无论多么强大的实力,在内斗的情况下都会快速的分崩离析,成为泡影。

 只不过这计策虽好,却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刺王杀驾,说的容易,他刘禅当年已经经历过一次刺杀,如何才能再次将他刺杀?”

 一旁的裴秀直接冷哼一声,他和贾充的关系也是不错,平素里他一般是不会如此对他说话。

 只不过这一次他也是忍耐不住,觉得贾充着实有些过分。

 这等事情哪里是他说的这般简单。

 裴秀的反对也让众人回过神来,除了这件事情着实有些丢人之外,的确是还有这个问题,那就是这件事情却是难以成功。

 刘禅本来就因为当年的刺杀而对自己的防御忌惮重重,这些年他在宫中一直守备森严,而那绣衣卫统领黄皓虽然没甚本事,却是寸步不离其身边一刻。

 就是为了在最关键的时候为他挡上一挡。

 除此之外,鄂焕糜威等老将更是在他宫中日夜巡视不停,传闻糜威现在手中的兵马全部都是仿照当年羽林卫训练。

 一点一滴绝不放松。

 这等情况之下,如何能够想贾充说的这般容易就将刘禅刺杀成功。

 司马昭也是看向了贾充,据他对贾充的了解,他既然说出这等话来那定然是已经有了十足的准备。

 只是不知道,他要用什么办法。

 或者说他还有什么样子的手段。

 贾充看着大魏相国司马昭看向自己的眼神,也知道他的疑惑,所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