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的守将在邓范离开之后就被换成了罗宪。

 荆州作为当年的四战之地,就算是现在天下只剩下的曹刘两家,这里也是一处紧要之地。

 姜维常年坐镇荆州,就说明了这荆州的重要。

 作为大汉先丞相诸葛孔明的入门弟子,姜维在汉室之中一直都是非常被看重的。

 不仅仅是刘禅,还有其他朝堂之人,他在这个世界没有重复那不堪回首的悲剧。

 麾下兵马齐备,授业恩师对他也是倾囊相授,虽然未能得起全部真传,却也在军略上颇有建树。

 而姜维驻守荆州之后不断陆陆续续的将荆州全部拿下,更是对荆州的驻防也是颇为费心。

 之前将宛城交给了邓范,之后邓范跟随魏延奇袭扬州建业而去,姜维力排众议,没有从成都或者长安请求调拨兵马进入。

 也没有听从他人的建议,从益州或者汉中将陈祗,樊建,董厥三人调入自己的麾下。

 而是选择了将本应该驻守武陵的罗宪调入了宛城为将。

 对于这个年轻的将领,虽然姜维和他的授业恩师关系极为不好,双方谁都看不对眼另一个人,但是对于罗宪这个人他还是十分看重的。

 所以才将这南阳郡的防护交给了罗宪处理,甚至将权利极大的下放,几乎是将南阳郡彻底的交了出去。

 对于姜维的这个决定,众人不敢说不好,却也总觉得姜维有些过于自信了。

 荆州虽然重要,不过此时驻守荆州的大部分都是新将,如果寿良和杜轸等人,罗宪也是如此。

 年纪不大,资历也不太够,驻守武陵虽然在面对武陵蛮人的时候,和孟琰等人多方配合也算是取得了不少的战功和成绩。

 但是真到了将他放到宛城这种地方,说实话很多人还是不放心的。

 尤其是这一次王濬的突袭,直接造成了南阳郡半壁沦丧,更是让罗宪成为了风口浪尖儿上的人物。

 南阳郡乃是帝乡,是世祖光武帝的故乡,同时也曾经一度成为了这天下的商道命脉。

 或许是因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中有十一家出自南阳郡,这里曾经世家林立,无比的风光。

 南阳郡最为昌盛的时候,一郡之地竟有足足三十七县,要知道像幽并之地这种小州,也比这个数字大不了多少的。

 当然,如果要换成地域面积的话,幽州和南阳哪个大,这玩意还真有待商榷。

 之后建安十三年为了遏制南阳郡的世家,曹孟德亲自将南阳郡一分为三。

 南阳郡的樊城、山都县、邓县被划他当年刚刚成立的襄阳郡,而南阳郡西部的南乡县、析县等八县之地被划给南乡郡。

 但就算是如此,南阳郡也是这大汉数一数二的存在。

 此时南阳郡治下有宛县、西鄂、雉县、鲁阳、犨县、淯阳、博望、堵阳、叶县、舞阴、比阳、涅阳、冠军以及郦县共计一十四县。

 王濬一场突袭,直接将南阳郡的一大半给划拉走了,就剩下南阳郡的郡治宛城,以及后面的鲁阳博望等地还被汉军握在手中。

 而这些还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姜维发现事情不对第一时间进驻新野挡住了王濬的偏师贾充所部,并且让邓范从扬州调来援兵支援江夏郡。

 江夏太守寿良麾下爱将门樾极为英勇,挡住了先一步赶到的王濬另一路偏师司马望。

 这才让宛城的局势没有太过于糜烂。

 但就算是如此,姜维被贾充大军拖住,江夏也无力救援,这宛城虽然还有退路,却也没有援兵。

 至少短时间内他是没有办法找到援兵的。

 而这就是所有人不看好罗宪的原因。

 此时曹魏大军准备良久,便是姜维一时间都着了他们的道,罗宪兵马并不算多,有直接失去了南阳郡的前方诸多屏障,仅仅靠着一个宛城,他如何能够完成逆转。

 更不要说,这一场逆转的对象,还是这天底下有名的曹魏名将王濬。

 “将军,我等不若退守襄樊,这些年襄樊一代已经彻底稳固,只要我等坚守襄樊,然后让罗宪将军同时撤回与我等一同驻守。

 那样便可以在襄樊之地形成掎角之势,如此防备,当可抵挡江东!”

 此时新野城中,姜维麾下的杜轸正在苦苦劝说,想要让姜维放弃南阳郡。

 并非是他没有骨气,而是他觉得此时先机已失,若是在宛城与新野之地死守下去,纵然可以争取时间,可是同样也会出现大量伤亡。

 一旦曹魏大军突破了宛城新野的防线,他们手中没有足够的兵马,恐怕到时候整个荆州都会出现问题。

 若是荆州一失,那扬州与交州顿时就成为了一块飞地,丢失也是早晚的事情。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