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大汉经历了一次天灾,三个半州的土地都出现了过多或少的问题,或者说当年事整个天下的土地都出现了问题。

 一场大旱让这天下的三个势力顿时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而三方应对起来的方向却也是完全不同。

 首先共同的地方就是三方都选择了救济赈灾,拿出来了自己的府库存量,这是必须的事情,现在三方势力之下的各个掌权之人还不是蠢货。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三方的赈灾却也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天下势力最大的曹氏,他们的赈灾差点就演变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在曹爽掌权之后,也的确是和郭太后有了一段时间的和和睦睦,甚至于让整个朝堂都变得分外安静起来。

 只不过这种安静在司马懿退步之后,就立刻出现了变化。

 不得不说曹爽真的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在这段时间曹爽的手段是很好的。

 先是听从了丁谧的计策,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卸去兵权,但是在边疆杜预王濬和羊祜大胜汉军之后,司马懿的威望却是仍然如日中天,让人不能轻动。

 可是司马懿有他的本事,曹爽却也不是虚的。

 他再次和郭太后进行秘密商议,让出了禁军过半的大权交给了郭太后,只保留部分禁军兵权的曹爽换来了对朝政指挥插手的机会。

 借助曹芳正式亲政之前半年的空档期,他直接将自己身边的心腹一次提拔,从散骑常侍陆陆续续的变成了朝廷的尚书,同时加上已经是河南尹的李胜以及司隶校尉的毕轨。

 曹爽在短时间之内,控制住了尚书台,之后他再次将邓飏从颍川太守位置上过渡一下子之后,直接提回了京师洛阳之中担任他的大将军长史。

 和另一名心腹,新任吏部尚书何晏两人执掌朝廷官员升迁惩戒等事,一举握住了半个朝堂官员的路,如此一来掌握了吏部以及尚书台的曹爽正式在朝堂上开始了一言堂的时代。

 而这个时候郭太后还在再次得到了军权而沾沾自喜,司马仲达也被曹爽逼的退居于府邸之中,唯一的权利应该就是每日尚书台的例行询问。

 而得到了大权的曹爽还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雄心,可是他麾下的几名亲信却是完全不同了。

 其中朝堂之中代表着曹爽的三名亲信何晏、邓飏、丁谧在掌握大权之后突然变了自己的性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曹丕和曹叡对他们的压制太过于凶狠了,让他们有些过于压抑了。

 此时初掌大权的三人均是变得开始有些任人唯亲了起来,借助自己的权势,对于朝堂众多大臣的任免都有些让人看不透了。

 尤其是执掌吏部的尚书邓飏,已经不是任人唯亲了,他已经开始有些借权敛财了,其中他本身就贪财好色的这种性格更是被无限放大。

 最为出名的一件事情是,名将臧霸之子臧艾想要求官,可是屡次拜见曹爽均不得见,而郭太后与司马懿又与他家没有渊源,无奈之下只能求见邓飏。

 最后臧艾的确是得到了一个官职,位置还不低,可是他求官的经过却是因为,他将自己父亲生前最宠爱的侍妾送到了邓飏的府中。

 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传扬了出来,让臧艾顿时颜面大失,“以官易妇邓玄茂”这种话更是赤裸裸的在打臧艾以及臧家的脸面,让他无颜见人,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求见邓飏,以求外放去做一郡守。

 可是经历了臧艾之事之后,曹爽非但没有责怪邓飏,甚至对于这种事情仍然不闻不问,将任人唯亲这四个字表现的那是淋漓尽致。

 而这也突然让众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一时间,邓飏收获那是相当的丰厚,不断的有朝臣因为送礼送的好而得到了升迁任命,有外放者,又进入朝堂者,一时间这朝堂成为了一个笑话一般。

 而这个时候的大旱更是给曹氏一记重击,这群送礼送出去的官员,有几个是真有本事的,那还真是说不准的。

 曹氏的赈灾在这群人的操持之下差点闹出来了兵变,最后还是曹爽派兵前去,这才刹住了这股风声。

 可是同样的,这也让曹氏的百姓有些元气大伤了起来。

 之后正始三年三月,司马懿上奏修广漕渠,引河入汴,疏通东南各个大湖,于淮北大规模屯田。

 在合肥已经被江东占据的情况下,仍然屯田淮南,一举引动百姓归附,同时填充曹氏粮草。

 而江东大将诸葛恪想要出兵皖城,却被司马懿麾下大军直接逼退,而借此机会,司马懿不但成功的平复了曹氏百姓的民怨更是再次夺取了东线部分兵权。

 而和曹氏相比,江东也是丝毫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水域纵横的江东,他们收到旱灾的影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