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丕病逝之后的第三个月,孙权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了,在曹丕病逝这个消息一传到江东的那一刻,他就带着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大军,出现在了江夏郡之外。

 而此时江夏的守军,正是荆州名将,驻守江夏多年和孙权交手数次的大将文聘,文仲业。

 文聘虽然在这将星滚滚的曹氏算不得太强悍的存在,但是在荆州这一亩三分地儿上,那也是一个不倒翁级别的存在了。

 当年刘景升在世的时候,文聘就已经是荆州名将了,和蔡瑁蒯越这些荆州世家出身的不同,他和刘磐两人一直都是荆州的代表。

 刘磐坐镇长沙,驻守荆南,配合黄忠共同防守江东。

 文聘坐镇荆北,总督荆北大军,和当年的张绣,后面的新野刘备,那都是老朋友了,相互之间的配合倒也不是一次两次那么简单了。

 只不过现在他的盟友同袍,如今都已经今非昔比了,当然,更多的是阴阳相隔了。

 可是文聘仍然在江夏一直坚守着,守护着这荆州的一亩三分地。

 而这么多年,文仲业还有一个名号,战场不倒翁。

 这么多年,文聘不出名是因为他没有如何大胜过,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

 可是这么多年文聘一直被成为荆州名将,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败过。

 这就很神奇了。

 文聘绝对不是常胜将军,但是这厮绝对是不败将军。

 在刘景升的时期,他征伐荆南,最后没有大胜,不过也是胜了,将张羡等人打了回去,然后给刘景升和平收复荆南创造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之后驻守荆北,虽然没有建功立业,扩充地盘,但是也算的上是保境安民,允文允武了。

 而在文聘投降曹氏之后,他的高光时刻才算是正式到来了。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一场瘟疫一场火,曹孟德逃回了北方,从此长江变成了曹氏不可逾越的一道鸿沟。

 而曹操虽败,但是荆州仍有不少在他的手中,其中最为难缠的就是当初在他手中的南郡江陵和江夏两地了。

 江夏因与东吴接壤,民心不安,曹操任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北兵,委以边防重任,赐爵关内侯。

 同时这两个地方也迎来了东吴的进攻,周瑜带着借来的赵云,汇合江东大军打了南郡一年,然后曹仁走了。

 可是孙权汇合江东各方大将打了江夏十几年,江夏非但没有丢,甚至在不久之前,文聘借着曹丕第一次伐吴的时候,还从他们手中抢了一部分回来。

 当然,这不是他成为名将的理由,除了攻打孙权之外,文聘这么多年,他应该还是唯一一个从关羽手中一直占便宜的人。

 当初刘备入川,荆州空虚,文聘汇合乐进攻打青泥口,最后逼得关羽向西南方向不断的退去,虽然乐进这一战受伤颇重,最后还折损了大将李通,不过最后还是赢了。

 顺带这一战,文聘也没有白干,虽然青泥口一战是乐进的功劳,但是文聘在后面的大战之中,连续大破了临沮长杜普和旌阳长梁大两个人。

 可以说也有些军功了。

 之后,乐进死在了合肥,可能是这些年受伤不少,而同样征战多年的文聘,身强体壮。

 而且在关羽败亡这件事情上,文聘也是出了不少力的,虽然没有正式和关羽交手,但是这厮直接奇袭了关羽的战船,一把火将关羽的战船给烧了,然后转头奇袭汉津一把火烧了关羽的辎重。

 要知道,关羽攻打樊城,带走的可是荆州水军,没了战船的水军,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也正式因为如此,文聘在曹丕登基的时候,也就是黄初元年,进爵长安乡侯,假节!

 在曹丕第一次伐吴的时候,文聘引一军别屯于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攻打孙权颇有功勋,虽然在这三线大战之中他什么都不是,但是论起攻城略地,他应该是唯一一个占据了几座城池,将江夏郡,合二为一了。

 这一战,文聘进位后将军,改封新野候。

 而在这个时候,在八月这个还算是有些炎热的时候,孙权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了,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要一雪前耻。

 而文聘带着孤军直接坐镇前线,一连被攻打了足足二十多天,愣是让孙权连城门楼子都没有上去。

 江东士卒,反倒是损伤颇重。

 一时间,这局面变得十分的焦灼起来,而此时那求援的信使也到了洛阳,然后朝廷上下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要不要派兵援助荆州。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说法就是i,请朝廷下旨,要让司马懿领兵出击,其中曹仁麾下猛将牛金最为大声,已经说出来不派出司马懿到场,那荆州危矣的说法。

 虽然司马懿一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