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送阵收了起来后,张羡看向下一项奖励。

 【步人甲制作工艺手册】

 【介绍:一本记录了步人甲详细制作工艺的手册。】

 【说明:宋军步兵用铠甲,与骑兵用铠甲最大的差别就是尺寸较大,几乎护住全身。

 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1宋斤等于1.2市斤)以上,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到后来皇帝亲自赐命,    规定步兵铠甲以58宋斤为限。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防护性及重量均不如步人甲。

 这是华夏古代铠甲中的巅峰之作,因其厚实、沉重,主要用于装备步军士卒,所以称之为步人甲。

 《宋史.兵志》:“甲叶千八百二十五...内披膊叶五百四...甲身叶三百三十二...腿裙叶六百七十九...并兜鍪一...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如重轻差殊,即弃之不用。”

 步人甲虽然防御力惊人,缺点是制作成本太高,    重量太重。

 不过重量其实并不算问题,    张羡兜里的虎力丹多到数不清,    增加一百斤的力量,区区步人甲根本不是事。

 主要是制造成本,若只是消耗一些铁矿那还好,张羡还是消耗的起的,只是人力上,不过总体上来说这奖励还是不错的。

 这个世界上能制造铠甲的可不仅仅是铁矿,步人甲的材料上若是进一步升级,那防御力直接接近于坦克了。

 工艺手册不是死的,只是个概念和方法。

 除了步人甲的手册外还有明代的山文甲,这套铠甲别的先不讲,颜值上就足以征服大部分男人。

 这是一种作为武将所穿的铠甲。

 【山文甲制作工艺手册】

 【介绍:一本详细介绍了山文甲制作工艺的手册】

 【说明:早期山文甲只作为新式铠甲甲叶呈现,多附着于明光铠。后逐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铠甲样式。除胸口仍保留明光铠的护心镜外,余者完全独立。】

 白色和金色山文甲是明军高级军官常穿的作战衣甲,山文甲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是典型的华夏式盔甲,一直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辽宋夏金、明。由于它的甲片多为山字形金属片组合而成,所以称之为山文甲。山文甲将美观与实用合二为一,    武将穿上十分威猛,是华夏的代表性盔甲,被西方称为“华夏之星”,被东瀛人称为“唐甲纹”。

 《唐六典·武库令》中有记载:“甲之制十有三:曰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山文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元和九年七月甲戌,命淮浙江西荆南,    造甲以进。”

 山文甲有外形美观、穿着贴身、修补方便、综合防护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制作复杂,成本高昂,所以多作为武官铠甲和亲军甲胄,在基层普及率不高。

 山文甲顾名思义,是指甲片形状如汉字的“山”字。札法十分独特,为“错札法”,即通过甲片与甲片互相枝杈咬错成甲。据说如果甲片制造精巧划一的话,制成全甲甚至不需一个甲钉,不需一缕丝线。

 同步人甲一样,造价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太高,到是可以作为军官的铠甲,将手册收了起来以后张羡继续看向其余奖励。

 【琉璃杯制作工艺手册】

 【介绍:一本详细记录了琉璃杯制作工艺的手册】

 【说明:琉璃,亦作“瑠璃”,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稀有装饰品。其色彩流云漓彩,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华夏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制造流程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琉璃内,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气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征。这些气泡游走于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于柔情似水的颜色带之间。是快意洒脱,是情意绵绵,还是浩然气魄。

 在商业角度上来讲,想要一个东西值钱,有三点第一珍稀度、第二赋予它独特的意义、第三外观精美,漂亮。

 琉璃可以用作饰品、建筑、家具、杯子。

 琉璃同样是佛教“七宝”之一,为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