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王延叙和未来的固伦额驸策棱也跟着太子一起出京了。

策棱本就是喀尔喀蒙古贵族,此次远征噶尔丹,他随同出战理所当然。历史中他是在二征、三征噶尔丹中出力,这辈子既然提前成为固伦额驸了,他也得提前拼一拼战功。

至于延叙随同出征,是胤礽的主意。

噶尔丹背后可能也有罗斯国大贵族支持,与其把延叙早早送往罗斯国,请女皇“为大清做主”,不如让延叙直接上战场拼出赫赫战功,再带着一串血淋淋的战功优哉游哉地去罗斯国。

延叙不是大清弃子。他的和亲王,是和·亲王,不是和亲·王。

和亲王的“和”字,是用战功和敌人的头颅堆砌出来的“和”,不是卑躬屈膝求来的“和”。

胤礽对延叙道,西方人比满族还蛮夷,他们只慕强。

若延叙和大清足够强大,那么就算把他们踩在脚底,他们都会舔你的脚底板,还说问你踩得累不累。

所以延叙之后在罗斯国的地位,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这次他的战功。

延叙听后热血沸腾。

他本就有领兵的本事,本以为去罗斯国联姻之后,他的后半生就局限于宫廷中。

太子让他成了大清驻罗斯国特命全权大使,又带他去草原立功,这基本上他想示弱谋夺利益的路全都断了。

延叙请求联姻的理由之一,便是他是罪王之后,能成为大清的双面间谍。

康熙同意他去联姻,延叙以为康熙同意他的计划。

但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说大清不重视不信任延叙,谁信?

延叙这间谍是当不了了。到了罗斯国,所有人都会仰视他,敬畏他,怀疑他恐惧他。

但他在罗斯国无论和女皇感情好不好,生活都能过得不错。

也就是说他原本以为的自己的优势根本不存在,皇上和太子是真的信任他,才会让他去。

联姻就是联姻,联姻双方是平等的。无论男女,胤礽都不会让他们为了大清去和亲。

延叙豪情万丈时,策棱骑一会儿马,就把荷包掏出来看一眼,那表情美得没眼看。

他决定和太子一同出征时,纯禧公主不仅送上亲手绣的锦囊和衣服,还告诉他,当策棱出发去战场的时候,她也会说服皇父,前往塔米尔河策棱部族现在放牧的地方,以女主人的身份帮策棱守好后方。

说到塔米尔河流域大家可能觉得陌生,换一个词,就耳熟能详了——燕然山。

大汉追击匈奴,扬强汉国威时,除了西汉卫青、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还有东汉时窦宪的“燕然勒功”。后者彻底瓦解了匈奴,北匈奴逃往欧洲,南匈奴与大汉融合成为大汉的附庸。在曹魏时期,匈奴政权彻底瓦解,“匈奴”成为历史。

窦宪是汉和帝时窦太后的弟弟,若是他一心为国、洁身自好,名声或许比卫、霍还大。可惜窦家嚣张跋扈,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窦宪最终被汉和帝扶植宦官势力,将其下狱赐死。

窦宪被认为是东汉外戚之祸的起始。自窦宪后,东汉就在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中左右摇摆,导致生灵涂炭,而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因此后世文人都不屑于谈论窦宪,谈论也只谈论其过,不谈论其功。大多数人就只知“封狼居胥”,不知“燕然勒功”了。

但论对匈奴的打击和对世界的影响,“燕然勒功”比“封狼居胥”更大。而且“封狼居胥”尚未发掘出实物,考古学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狼居胥山在哪。“燕然勒功”的石碑雕刻已经发现,就在后世蒙古国杭爱山脉中,那就是摩崖石刻。

其实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摩崖石刻就陆陆续续被发现。但因为外蒙古记国没人认识这些文字,石刻又较为破碎,外蒙古人一直不以为意。

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考古学家受邀与外蒙古国的考古学家联合考察,在外蒙古国的考古学家惊讶的视线中,扑到摩崖石刻前,身体颤抖,热泪盈眶,这揭开了这些破碎石刻的秘密。

这些被外蒙古国忽视的破碎石刻,就是东汉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是窦宪“燕然勒功”的实证。

不知道有多少历史爱好者看到这一则新闻时心绞痛。还好在这个时代,燕然山还是大清的领土,策棱的部族就在燕然山下的塔米尔河流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