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7号,第44届格莱美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行。

  这次格莱美的关注度算是格莱美成立以来最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江炎。

  江炎一个人,让几乎让整个东亚都开始关注起了格莱美。

  同时江炎作为“风之子”,也让很多见识过“奇迹”的欧美观众投来了目光。

  当然最主要的其实还是东亚这边的关注,颁奖礼开始前,有相关人士就在某节目中感慨,说这次格莱美颁奖礼上亚洲面孔的记者和观众足有数千人,这让格莱美真正意义上看上去像国际奖项了,同样有类似情况的还有NBA,因为大郅和大姚加入NBA,NBA才真正有了全球性联盟的性质,所以未来中国会是全球经纪文化引擎巴拉巴拉。

  当然说这些话的也只是个别人,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提这些的,毕竟咱们是谁,老美啊!我家谁谁谁走路摔个跤都是全球性新闻,但你家炸了都没人知道,所以我用得着理会你?

  但这架不住国内媒体来劲啊,随便一个老外一吹捧,国内媒体就高朝了,然后就有人问“什么时候中文歌会登上格莱美?”“江炎为什么不用中文歌参选?”

  对此江炎只能说你们太天真了!

  首先,格莱美奖是从欧美人的音乐角度选的,和亚洲风格有偏差的。

  其次,英语影响力就全世界来看远大于华语。

  再有,欧美对音乐是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的,学术性十足,哪怕是流行音乐,都会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对其进行研究,所以在很多人不知道的内里,江炎在这方面可是花了不少钱。

  而华语音乐在这方面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不要以为欧美音乐吵吵闹闹的就肤浅,也不要以为华语音乐里带着几句之乎者也就高雅。

  因此,格莱美不太可能会有重要的奖项颁给华语歌,而华语音乐也不需要格莱美的肯定。

  当然,该学习借鉴的还是要的,比如江炎几次拿下格莱美,给国内就带来了许多的正面影响。

  比如音协开始重视学术这一块,这对未来国内的颁奖礼是有好处的,又比如国人在音乐上有了国际视野,这对音乐鉴赏和提振信心也有诸多好处。

  至于说民众期望的江炎能用中文歌拿下格莱美重要奖项。

  这个江炎当然是要努力的。

  后世kpop出了个代表能冲到格莱美,背后能给南韩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文化输出做出的贡献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当然这样一来,肯定会有人说什么文化定义权为什么给他国什么的,江炎自然清楚,但这也和国家实力有关的,现在国家啥实力?所以这个时候还真需要这种认可,不然国策也不会是持续改革开放了。

  你看奥斯卡就是了,《卧虎藏龙》拿了奖,欧美这个大市场就关注华语电影了,然后影响了《英雄》成为大片,国内大片时代开启,国内电影市场规模之后成指数上升。

  你要说这会不会有坏处,当然会有,但总体还是好处多的。

  但华语音乐能不能上格莱美,这依旧不能强求。

  这从这次格莱美评选期间,江炎把《DNA4》也给报了名,但可惜人家一个提名都不给就能看出来了。

  人家给出的理由是“没有对中文歌曲的鉴赏经验”,什么叫没有鉴赏经验,表面上说就是他们没怎么听过中文歌,所以也不知道你的歌是好是坏,因为中文歌的歌词鉴赏能力人家也欠缺,无法给出客观意见。

  实际暗地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这是华语音乐所以自带偏见,又或者是背后的利益链条不够有诱惑力,或者真就是没经验?这谁都说不准。

  也是因此,江炎从始至终确定的一点,那就是他参加格莱美就是为了钱!

  谁让欧美流行音乐市场太大了呢,一张专辑,江炎在亚洲能收获数千万上亿的粉丝,但卖专辑最多只能卖出几百万张,而且还是人民币。

  但在欧美,江炎的专辑轻轻松松能达到十白金的销量,而且还是美金。

  这两者之间相差可谓巨大!

  汇率就是8倍,销量也有3-5倍,而且后续的收益因为市场容量原因相差的也是巨大。

  小目标测算过,目前江炎的三张英文专辑利润和四张中文专辑利润,总体差了得有40倍还多,广告收益方面没这么大,但也是数倍,当然这是剔除了一些隐性红利前提下的。

  所以只说金钱方面,面对这样大的市场,江炎肯定要用这种奖项稳固自己的财路。

  话说回来,这次格莱美江炎个人有8个提名。

  这是又一次在提名上领跑格莱美。

  而江炎还是个华人,虽然“风之子”名号响亮,但江炎也知道木秀于林的道理。

  所以这次领奖江炎也做好了一些列准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