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苟四季居然通过苟启林的关系联系到了这个郑副区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短板。

    最起码在等报纸报道过后,申城人心中,GL公司就是有地方背书的企业了。

    陈昌邦和刘世晋的想法就是已经达到了苟四季预想中的效果。

    既然直接和郑副区长接触的机会已经十分的渺茫,那就专注于自己本来的目的吧。

    不过不得不说,虽然错过了和郑副区长套近乎的机会,但是陈昌邦和刘世晋二人在开业典礼上也学到了很多。

    这从未在国内出现过的、颇为高雅的典礼,非常能凸显出领导的位格,自己也是能学会去的,也许以后有机会靠这一套东西能和一些领导搭上线也说不定。

    陈昌邦虽然不会为了地位去违反自己的底线,去试探法律的边缘,但是自己能够做到单位里的业务业务骨干也不是混来。什么对自己的事业有利,陈昌邦自然是了解得一清二楚。

    在开业典礼后,作为GL之家第一来捧场的顾客,得以第一时间进入到店铺里参观和选购。

    是的,第一时间进店。因为在开业典礼期间,来店铺的人越来越多,短短时间就快汇集了近百的顾客想要进店参观或者选购的。

    为了维持店里的购物体验,尽管今天现在这个时候已经让这一段时间培训的45个新员工都上场应急,但是也远远接待不过来。

    还好的是苟四季盘下的三家店铺改造的GL之家面积足够的大,足够同时满足店员加顾客共七八十人同时在店里还不至于特别拥挤。

    陈昌邦和刘世晋是最靠前的一批进入店铺里面的。

    没有太多的人阻挡两人的视线,店铺里的所有景象都一览无遗地落入这两人的眼中,第一眼就感觉自己不是进入了一家商店,而是进入了一家艺术中心。

    比报纸上呈现的效果更加的夸张,报纸上的照片完全呈现不出店铺里光线的变化所带来的高雅感。

    甚至在店铺门外隔着一个玻璃门都掩盖了大多数店铺整体上的高雅感。

    而陈昌邦和刘世晋二人进入店铺的第二个感觉就是不像店铺。眼前的店内场景肉眼可见之处都没有所谓的柜台或者其它店铺里的货架。

    陈昌邦在没有来店铺前一直以为报纸头版广告上店铺的照片是摆拍,也就是在拍照的时候特地的隐藏掉破坏美感的事物。但事实上,这个GL之家就是这么极端,没有货架,没有柜台,如果自己不是提前知道这家店是卖个人计算机和其周边产品的话,都会不在意到融合到装修和家具中的电子产品。陈昌邦大概率会和办公室的同事们一样以为这个GL之家是卖家具的。

    没有感慨太久,旁边一个年轻人就走了过来。

    “您们好,我是GL之家的导购,您们是一起的吗?”

    走过来的年轻人就是赵毅了。

    在看到两人的第一眼,赵毅就觉得这两个中年人有戏,像是奔着购买电脑而来的。

    没有什么理由,就纯粹是从两人走进店铺里的步伐和神态,感觉出这两人并不单纯的是因为GL之家这种在国内第一次出现的小时模式吸引来参观的路人,这算是赵毅以前在其它店铺里历练出来的眼光吧。

    苟四季和李承显制定的迎客策略就是如果感觉是路人参观的话,就放任路人参观,不主动接触以免引起顾客尴尬将路人赶走。

    如果路人在参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对产品感兴趣的表现,才可以主动去接触路人,倾听路人的疑问,了解路人的想法,回答路人的问题,一步步在顾客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放大路人购买相应产品的意向,将路人转化为顾客。

    苟四季当然知道这个要求是相当的高,但是被动接触是苟四季决定营造高级感的第二种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这第一批员工不得不延长培训时间的原因之一。

    赵毅看出了这两个中年人有戏后,所以果断迎了上来。

    “是,我们是一起的。”

    刘世昌客气地回应道。

    “那我有这个荣幸来带领两位参观GL之家吗?”

    赵毅保持着标准地微笑问道。

    “不敢,不敢。”

    刘世昌遇到赵毅这么有礼貌地问候,下意识地拒绝道。

    刘世昌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人才了,可以说在有意识以来都是在公有制下购买东西。

    公有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机构——供销社了。

    就在七八年前,供销社还是市场上商品的主流供应者。

    所有人如果想要买到一些好的东西,比较稀有的东西,例如手表自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