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变成法家之苛政,考官要是以你刻薄,低低录取,你也无话可说,要是贬落,也有理由。”

 谷鶟

 “应该以事实论罪,又以有心无心论轻重。”

 “这就符了圣人教诲,也符合了国法人心。”

 余律和方惜久读经书,顿时领悟,这就是中庸的本意,中庸并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法与人情,文与武,急于缓的调和,可以说,此法理,万世不易,没有哪个朝代能离开它。

 苏子籍见二人都陷入沉思,若有所悟,又笑着:“其实就算这样,也还是次了些,只能中,却不能考中前列。”

 余律方惜都知道太孙这在指点,机会实在很难得,都很认真倾听,可这话实在不理解。

 “殿下,为何?”余律亦不解问,难道这考题,还有第三种回答?自己的回答虽不十分精准中肯,但是经过调和,却再合适不过。

 “如果你们仅仅是读书人,此论已经足矣!”苏子籍摆弄着手中扇子,将其慢慢摺起,说:“可你们现在,却是在贡试,是在跳龙门,是在求官。”

 “下一题,民之于官何位,何解?”苏子籍看两人的神色不解,笑了笑,问着。

 方惜不明白为什么跳题,有些诧异,思考了下:“民生关系天命,哪怕一人也不能疏突,要从小事作起。”

 余律没有说话,但看神情,就知显然是同意方惜所说。

 “还是偏差了。”苏子籍却摇头,在二人的诧异注视下,说:“你立足点偏了,还没有明白。”

 “还是这话,如果你们仅仅是读书人,此论已经足矣,可你们现在,却是在贡试,是在跳龙门,是在求官。”

 “你家若有田百顷,忙不过来,招募几个管事,第一要求是什么?”

 余律若有所悟,又想不明白,只答:“当然是老实诚恳,不奸不滑,又精于农事的人。”

 “老实和奸滑区别呢?”

 “当然是不是诚心为我家作事……”说到这句,余律慢慢张开了口。

 “看来你明白了。”

 “如果说童子试,考的是基本功,秀才试,就是考取的是文采。”

 “而举人试,就是考取的是规矩,举人功名不小,上可跳龙门,下可安乡里,非守规矩懂规矩者不入。”

 “而层层提拔,到了贡试,问的就是你的诚心虔心,是不是站在朝廷,站在皇帝角度考虑。”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偏差了么?”

 “是,我明白了,贡试乃跳龙门,一跳就可当官,官是什么,就是国之臣仆,尤如管事于乡绅。”

 “民之于官何位,若是重点在民,就非一心为君为朝廷考虑,只有先以君国为重,再考虑民生,才是可取之心,而不是先考虑民生再治国爱君。”

 这才是一个官员该有的思维,就算文章做得好,可若思维还局限在普通人的范围,就没办法让考官看中。

 “可这……这与我们一贯所学,完全不同啊!”余律皱眉说,露出了犹疑和挣扎。

 这观点,哪怕自己能理解,也与过去的认知有些相悖,便想要接受,也有些困难。

 方惜亦脸色难看,显然他更难接受这样的观点,甚至对这样的观点有很大的抗拒,这不就是奸臣么?

 苏子籍叹着:“余律方惜,你们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进士之位,就在这里了。”

 若是不明白,纵然考中了,但也不可能列在前面,大概也就是个同进士,而作举子,能考进士,谁又愿意做个同进士?

 更不要说贬落了,谁愿意落榜,蹉跎一生?

 “才学是入门,规矩是功名,立场是官身,虽然说这次肯定考试不考这三题了,可精神是一样。”

 苏子籍似笑不笑合上了扇子,话都点到了这个份上,再说也没什么好说了,这可是父亲都未必对每个儿子说的秘籍。

 “这些,你二人趁两日好好想一想,若能想通,你二人或都能名列金榜,孤在这里就祝你们能金榜题名了。”

 说着,就朝着二人点了下头,走了出去。

 抵达到外面,就看见野道人,野道人本立在门外守护,相隔不过数尺之距离,神色复杂,显全部是听见了。

 此刻已入夜,走廊四望,繁灯点点,不远就是万家灯火,这样的夜色中,两人一时都没有说话。

 “主公。”稍后,转过一廊口,野道人一笑,说:“您知道我和您一道走路,我心里想什么么?”

 “唔,是不是觉得孤有点不分轻重,妇人之仁?”苏子籍也是一笑:“千头万绪,却花时间在这上面?”

 野道人被说得一愣,随即笑:“不,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