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了,敢情这爷孙二人来京城已经半个月了,来京城干嘛呢,来献书。

 这位老先生要将花费了半生时间,所编纂的那本《本草纲目》献给皇家,希望能够刊行天下,能够发扬光大。

 可是他又没有门路,便只好到太医院来找当年的同僚,希望同僚能够将医书献给天子。

 “哦。”

 沈烈恍然。

 嘉靖三十年的时候,李时珍三十八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

 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嘉靖三十五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可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估计是受不了这太医院里的乌烟瘴气吧。

 然后……

 便是一个后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位大明药圣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

 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

 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二十余个寒暑,三易其稿。

 最终写成了二百万字的《本草纲目》。

 为一代医圣。

 沈烈放下茶碗,从李时珍手中要过了一本医书,翻了翻,心中便带着无限感慨,轻声道。

 “那……贵友是怎么说的?”

 答应帮你献书了么?

 李时珍却叹了口气,娓娓道来,他带着孙女已经在这太医院求了十来天了,天亮就来……

 别提献书了。

 当初那几位同僚压根不愿意见他。

 沈烈哑然。

 很快便释然了。

 难怪自己能遇到他了,这位老爷子也是真惨,满腔热血的带着自己的著作进了京。

 以为能够很顺利的出版刊行。

 却未曾想。

 在太医院软磨硬泡了一个月,连昔日同僚的人影也没见到。

 这似乎便是整个大明王朝的缩影,人一走,茶就凉,趋炎附势成风,更别说这位老爷子离开太医院多少年了呀。

 二十年了!

 人家不愿意见他也在情理之中。

 想了想。

 沈烈便殷切道:“敢问李大夫有落脚处么?”

 李时珍忙道:“老朽自入京之后便住在东城客栈,再过两日……便要回老家去咯。”

 看来是心灰意冷了。

 沈烈便站起身,笑着道:“相遇是缘,若李大夫信得过沈某,随沈某返家,咱换个地方住……”

 话还没说完。

 那女扮男装的清秀少女,便警觉的抱紧了小包袱,悻悻道:“做什么……你这人……真没道理。”

 一见面便让人跟着他走。

 什么人呀!

 lwxs.net      biqudus.com      yueshuba.com      hqshu.com

 biquge111.com      xiaoshuoshu.net      lwxsw.org      5ixs.com

 shoufashu.cc      shumitxt.com      qcxs.net      dushu360.com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