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犷的南腔北调传入了耳中,浓浓的边塞气息让沈烈心情变得洒脱起来,便带着两个手下随意在角落里坐下。

 掏出几个大钱往桌子上一拍。

 沈烈惬意道:“小二,上茶!”

 不远处,快步走来的店小二便露出了满脸的笑容,扯着嗓子叫了一声:“哎……来咯!”

 一壶清茶,几样点心。

 一边吃一边听戏。

 这北戏却又和京城中盛行的南戏不同,狂放了许多,粗狂了许多,那戏子的腔调也高亢了许多。

 北仙又叫杂剧。

 沈烈坐着听了片刻,便听出一点梆子味儿了,不由得会心一笑,与邻桌的客官闲聊攀谈了起来。

 沈烈笑着问道:“客官打哪来的呀。”

 那客官也很健谈,忙道:“大同。”

 “哦……”

 看着这欣赏穿着的青衣小帽。

 沈烈点点头,一边聊,一边浮想联翩,这又是一位晋商。

 这明末的晋商到底是怎么回事,怕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谁要能把这事儿弄清楚了,便明白了大明由盛转衰的根源。

 大致来说在这个时代的北方,晋商实力非同一般的雄厚。

 甚至于。

 手握天下票号的晋商,渐渐成为了碾压浙商的存在。

 可晋商是怎么崛起的呢,自然是拜朝廷所赐,当初大明建立以后,为了彻底解决蒙古问题,便在北方重兵防守。

 这便是传说中的天子守国门!

 当年大明朝廷在北方边境设立了九大军事重镇,以八十万边防大军的强大实力严阵以待。

 对北元残部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这便是九边的由来。

 可有了九边之地,八十万边军驻守,军粮补给自然便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为了解决军粮问题。

 大明在洪武三年施行了“开中法”。

 便是朝廷出钱,将运粮,卖粮,甚至种粮食的生意交给民间来做,而山西距离九边最近。

 于是乎。

 看到了巨大商机的晋商们,便在军事重镇附近大规模屯田,取得了军粮生意的主导权。

 由此。

 晋商做军粮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如果单单是做军粮生意,还不足以让晋商成了气候。

 再后来。

 当时间点来到了大明正统三年,朝廷为了解决边军日益严重的战马短缺问题,便颁布了一道政令。

 政令中。

 朝廷特旨允许山西、陕西几个省份的商人从事盐马贸易,便是以食盐换取边地的马匹。

 于是山西,山西年底商人们纷纷响应,从杀虎口进入草原,深入鄂尔多斯大草原腹地进行盐马交易。

 这便是传说中的走西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